管教孩子,盡量保持一致的原則,這是很不簡單的,因為目標很容易會偏離。
昨天,孩子不小心把食物掉在地上,大人心平氣和的收拾好,還和氣的跟小孩說,下次要小心
;今天,卻因為事情太多,碗還沒洗、衣服還沒收、電話又響起,孩子又把食物掉在地上,忍不住就大發脾氣。
孩子會因為不一致的管教而感到困惑,下次大人再叫他自己吃飯,他可能會因為害怕而拒絕;大人也會生氣,明明之前孩子都可以自己用餐,現在卻怎樣都講不清,堅持要大人餵。
孩子也會透過不斷的測試,直到每次的結果都一致,才會做出回應。
情緒要一致,確實很不簡單,但是為人父母,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教育孩子時,也在塑造孩子的人格,父母的言行對孩子來說,其實是最直接的學習,父母的情緒平和,教育的原則一致,孩子便會在日常生活中學起來。
我母親六十歲了,看到屋頂有蜂巢,不是先冷靜查看和處理,而是先尖叫;我八十歲的外婆,看到火爐的火沒熄好,也是先尖叫,而非去熄火,我母親從小內化的經驗,到六十歲都還一樣。
我以前遇到事也是先尖叫,改了好久,我現在教育孩子,遇到事要先冷靜,我自己就不能先尖叫,因為我希望孩子,會有不同的反應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