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鯖錄》載:宋時,翰林學士院壁間,舊有題句云:
李陽生指李樹為姓,生而知之;
李陽,指老子,相傳他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厲鄉曲仁禮人。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司馬貞索隱》載,老子「生而指李樹,因以為姓」。
學士院壁間題句,就是根據這一傳說組織而成的。這上聯多年未有對句,宋淳化年間,詩人楊億,當他任翰林學士時,為其續聯:
馬援死以馬革裹屍,死得其所。
馬援,生於西元前十四年,死於西元後四十九年,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是東漢名將,曾封伏波將軍,後在進擊武陵「五溪蠻」時,病死軍中,據范曄《後漢書‧馬援傳》載,馬援曾豪邁地說過:「男兒安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楊億的下聯就是根據這一史實寫的。
這副對聯上下句用典自然,對仗精巧,尤其妙在「生」是「姓」偏旁,「死」也是「屍」的偏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