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琨綜合外電報導】中國陜西省西安千年木塔寺遺址,近日發現明清時期的三座僧侶墓與坐化真身,其中清代舍利塔地宮、盛放骨灰的將軍罐等,完整展現古代高僧的喪葬習俗。
隋唐時代,木塔寺稱禪定寺或莊嚴寺,規模宏大。歷經千年至清代,成為僧侶的墓地,顯示寺院的發展沿革。
上月底,木塔寺遺址公園占地約十畝的建地,發現地宮石門及石基座。西安市考古所人員清理發掘出三名僧人的墓葬。古代僧人圓寂後,多焚化埋葬,墓穴建成地宮形式,地面上建有靈塔(又稱舍利塔)。
此處墓葬靈塔已散失,但地宮及靈塔等顯示該僧人地位較高。從地宮殘留的磚石及瓷片等判斷,此墓葬應在清代。
地宮門外右側,有一白色瓷罐(將軍罐),埋在小型墓穴內,高約四十二公分、腹徑二十二公分,內裝有骨灰。據分析,這也是僧人的骨骸,其墓葬也在清代。
另外,在地宮墓葬南側,還發掘出一座更罕見的墓葬,長方形豎穴墓坑內,有一陶缸,缸口覆以陶盆,內有一具盤坐的完整骨架,周圍填充木炭屑及麥草等。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研究員張全民說,這是僧人的坐化真身,即彌留之際,以盤坐姿待逝,留下完整屍身歸葬。其葬式也可稱甕棺葬,填充的木炭等物用以吸潮防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