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有八百年歷史的宋代沉船「南海一號」,自二○○七年在廣東陽江海域整體打撈出水後,其首期考古發掘於近日結束。進一步的考古發掘工作明年將會繼續。
這一艘南宋古沉船,首現木製船舷、船艙和甲板一角,並挖掘出兩百多件精美瓷器。
考古專家指稱,目前還無法判斷該宋船是由何種木材建造;而船載的文物古瓷估計超過六萬件,至少需耗時十年,才能全部挖掘出來。
挖掘結束後,作為保存南海一號的水晶宮,也在這兩天再次灌水,南海一號將繼續「沉睡」,等待下一次發掘。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沈船中間的三處都發現了瓷片、陶器之類的文物,文物分佈在多個夾板層次之間,每個夾板之間都藏著大量的陶器、碗碟等文物,考古人員小心翼翼地進行清洗、整理。
最大的發現就是,確定了船體兩邊船舷存在。裸露出來的小部分船舷木質特別厚、堅硬,似乎沒腐爛跡象。
南海一號考古隊負責人魏峻博士說,這次最大發現是首次發現宋代雙甲板的實物船體。
他表示,從試挖掘情況來看,上下甲板之間的船體依然保存完好,但下甲板以下的船體則損壞很大。
目前,考古隊已發掘文物兩百多件,主要是福建德化和江西景德鎮的瓷瓶、碗、碟等。
專家也表示,在最終保護方案沒有出來之前,南海一號船體不會被貿然打開,否則船體可能散掉。只有在確定船體的支撐等保護方案後,考古部門才會研究如何對鐵沉箱進行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