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篇》談文、爽文國小 學童樂學習

李宇政 |2009.09.26
1822觀看次
字級

十年前,九二一大地震,南投縣中寮鄉的爽文國小全倒,重建過後的校園雖然沒有操場,但跟附近的學校一同舉辦運動會,反而更熱鬧,而爽文國小的扯鈴隊,在地方上相當出名。

爽文國小校長陳建志表示,爽文國小雖是山區小學校,但學生運動風氣興盛,尤其是扯鈴,個個身手不凡,成為校內最熱門的運動。

爽文國小教導主任林松輝指出,學童都在山區成長,運動反應相當靈巧,學習扯鈴事半功倍,成了小朋友熱愛的運動。

為了參加南投縣民俗體育競賽,扯鈴隊練習的更加勤勞,連午休時間,小朋友也自己在操場上,練習空中接鈴、甩棍、旋風金鉤等花式動作。

林松輝說,扯鈴隊成立十多年,不少學生除了自己練,連就讀幼稚園的弟弟妹妹,也跟著練習,升上國小後,就有不錯的基礎。雖然全校學生才一○九人,但扯鈴隊員就有二十多人,是學生最喜歡的運動之一。

另外,苗栗縣造橋鄉談文國小,擁有全縣獨一無二的扯鈴館,更是羨煞他校學扯鈴的小朋友。談文國小總務主任張淑倩說,「我們推廣扯鈴運動二十四年,每名畢業的孩子都會扯鈴!」

該校「扯鈴館」設於民國八十九年,當時老師與家長認為學童在戶外練習,常常風吹日曬,所以透過民代爭取經費,興建室內「扯鈴館」;與一般體育館不同的是,「扯鈴館」採挑高設計,方便學生練習高空甩拋。

她說,談文國小的「扯鈴館」不但是全縣唯一,在全國也屬罕見,外縣市雖然也有國小推展扯鈴,但沒有「扯鈴館」,只聽過陀螺館。

張淑倩說,「扯鈴館」屬於多功能空間,平常上體育課或集會、舉辦活動也會用到,有了這個遮陽避雨的地方,學童在課餘時間,就可盡情玩扯鈴。

體委會指出,扯鈴表演有各種不同的面貌,表現的是團體的難度表演,不管是拋鈴或換鈴,都令人驚奇,俐落的身段和多變的技巧,表現出團體扯鈴的默契和美感。

而民俗體育兼具運動及民俗文化特色,特別適合在節慶裏與民同樂加強民眾認識,讓民俗體育成為普及的活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