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副校長馮達旋直言,目前國內學子最大的隱憂,就是「缺乏危機感」,大學生沒把自己看成是亞洲的一部分,不害怕對岸學生的積極。
現今貧富差距雖高,比例上仍以小康居多,加上生育率低,人人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打罵不得,使這些溫室的花朵,耐不住寒暑,而且承受不住打擊。他們不擔憂未來,因為有家長守護著;遇到挫折危機,交給上一代去解決,對有些學子而言,危機感並不存在,才會產生「尼特族」。
教育普及,高學歷不稀奇,但因名利誘惑、時代思潮、科技進步和偶像崇拜等,都令學子在思想行為上,有不同的習尚與追求,有人庸庸碌碌醉生夢死,過一天算一天,「不思因,不畏果」,徒費金錢時間混文憑,或是不學無術胸無點墨,根本成不了氣候。
世界瞬息萬變,全球競爭激烈,若沒宏觀的知識,又缺乏生活常識,自然會被淘汰,換言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缺乏憂患意識的人,只是懵懂過日子,才令人擔憂。
所以,父母、師長當知「今日不做,明天就後悔」,這些國家棟梁的命運,都掌握在這時代,「改變行為的方法,只有改變思想」,父母要改變觀念,扭轉孩子的思想;師者要有捨我其誰的精神,發揮「大悲菩提心」盡心教學。
如此雙管齊下導正生活習性與道德倫常,雖非一蹴可幾,但如何「雕塑成形」,就看怎麼下刀了。
妙雲(嘉縣大林/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