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困平潭島 靠抓魚、偷渡維生

 |2009.09.22
1466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平潭島對多數台灣人而言,或許有些陌生,但對於專門偷渡大陸人來台打工的人蛇集團,該島可是一個豐沛的「人力庫」。

一八四○年,南京條約簽訂前,慈禧太后曾陷入究竟要割捨平潭或香港的掙扎中。最後,慈禧太后認為,「平潭島大,地位特殊」,進而割掉香港。自此,平潭和香港走向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

香港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全球重要的金融之都;但這一百七十年來,平潭卻依然保持漁村的面貌。窮困的平潭人,除了抓魚,只好想辦法偷渡維生。

一九九四年交了兩萬元人民幣給「蛇頭」、順利到台灣打工的平潭人紀保平告訴《文匯報》:「當時台灣的錢太好賺了!」他第一年就賺了十幾萬人民幣,成為他後來買船的「第一桶金」。

在平潭,偷渡幾乎是當地男人「轉大人」的模式,也是勇氣與賺錢的必要之道。但不是每位偷渡者都能「衣錦還鄉」,有的人還沒上岸就被抓,有的還被推下海;即便找到工作,還得要隱姓埋名,充滿辛酸血淚。

但並非每個平潭人都選擇以偷渡當「成年禮」。一九八九年,中國開放平潭漁民到台灣漁船進行短期漁工勞務,等於提供了一個合法管道,讓平潭人到台灣打拚。至今,已有六萬人次的平潭漁民,成為台灣漁工的一份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