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到開刀 治療分等級

黃鎮 |2009.09.19
3165觀看次
字級


每天最好做一些伸展操。盧振昇攝


高雄市阮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楊椒喬表示,當脊椎體並未滑脫很遠時,醫師剛開始會給予非手術的治療,例如某些輕微的病例,患者的情況只需觀察其症狀是否加劇就可以了。

復健有效別動刀

如果患者感到疼痛,醫生就會給予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及肌肉鬆弛劑藥物治療,或局部使用熱敷或電刺激等物理治療,用來減輕疼痛和肌肉攣縮,另外,限制患者的活動,讓患者的背部休息,則可以幫助降低發炎反應及減輕肌肉痙攣。

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張延弘說,日常活動避免背部過度伸展,可以有效預防症狀惡化,進一步的復健治療,則包括做大腿後部肌肉之伸展運動,腹肌和臀部肌肉的強化運動,都有助於症狀之緩解。

影響器官須手術

如果一段時間的休息和復健之後,疼痛症狀依然持續的話, 醫師也許會要求穿上硬式背架二至三個月,讓脊椎保持不活動,來減輕疼痛及發炎反應。

楊椒喬指出,如果脊椎嚴重滑脫,症狀也無法由非手術治療緩解,就會考慮以手術方式進行治療;此外,如果有異常的步態,腸道或膀胱功能異常,或神經症狀持續的話,也需要手術治療。

脊椎融合止滑脫

目前常採用的主流手術,是脊椎融合併脊椎內固定手術。其中,脊椎融合術通常在脊椎滑脫症患者做完椎板切除術後立即執行,融合手術是用來把兩個脊椎合成一個,來防止滑脫加劇,並可減輕疼痛,當此手術合併椎板切除術時,融合可以減少神經的壓迫。

在這個手術中,醫師會置入少量的移植骨在有問題的脊椎體,神經外科醫師同時會內置金屬鋼板及鋼釘來阻止兩個脊椎體移動,藉此保護移植椎骨,來確保癒合的更快更好。另外,採用椎體支架以提供更穩定的骨融合結構及更徹底的神經減壓,現在也被廣泛使用。

術後復健不可省

楊椒喬強調,脊椎滑脫症手術後的復健治療是極為重要的環節,患者通常術後要穿著硬式背架四至六個月,同時採用熱療、冷療、超音波和電刺激療法,來減低肌肉不適和痙攣,特別是背部和大腿後側的肌肉痙攣,進而加強訓練腹部和下背的肌肉,幫助患者遠離未來可能產生的疼痛問題。

台灣社會漸漸步入老年化,脊椎退化或是坐骨神經痛,成為神經外科醫師在臨床上經常遭遇到的問題,在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下,許多疾病經過詳細的診斷及良好的治療,都能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求醫治療少受罪

因此,建議背部有經常性或不規則疼痛的民眾,千萬不要諱疾忌醫,只要和有經驗的神經外科醫師討論,通常都能得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及最好的療效。

一般來說,脊椎滑脫程度較輕者,經過治療及強化運動後,背痛幾乎不會再發生。但如果脊椎滑脫的程度較嚴重時,背痛復發的機率比較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