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做腰背操,有助因脊椎滑脫引起的腰痠背痛。 盧振昇攝
常見一些長輩,因為脊椎退化,造成脊椎滑脫症,導致背部和臀部經常性疼痛,為了減輕疼痛,長輩們只好身體往前傾,形成一種不自然的彎腰駝背姿勢!
隨著現代人營養攝取充分、鈣質補充足夠,中老年人彎腰佝僂的畫面幾乎很少出現,但近年來,偶爾還是會看到一些行人,似乎必須彎腰傾身慢慢前行,才能減輕臉上痛苦不堪的表情!
不是老人的專利
原來,這些不得不彎腰駝背、輕移蓮步走路的「脊椎滑脫症」患者,是為了減輕背部和臀部的疼痛,同時避免變換姿勢造成疼痛。
令人驚訝的是,這種因脊椎退化造成的滑脫症,並不是上了年紀者專屬的病症,有不少年輕人,也因為外力撞擊或運動傷害,年紀輕輕就罹患習慣性的脊椎滑脫症。
脊椎變形向前滑
脊椎,俗稱「龍骨」,是支撐身體軀幹的重要構造,正常來說,人體有七節頸椎、十二節胸椎、五節腰椎、五節薦椎以及尾椎骨,脊椎的骨頭是整齊的一個接一個排列,左右兩側由韌帶、骨板和小關節相連並支撐整個脊椎。
當脊椎退化、磨損或老化、斷裂時,很容易造成脊椎正常排列有所改變,上一節的脊椎順著下一節的脊椎向前滑脫,使周圍組織和神經受到刺激而引起疼痛,形成所謂的「脊椎滑脫症」。
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張延弘說,「脊椎滑脫症」最常發生在第五腰椎與第一薦椎之間,其次是第四、第五腰椎之間。
嚴重時下肢無力
由於脊椎上附著許多背肌、韌帶、纖維性組織、椎間盤以及通過脊椎之間的神經根,當脊椎滑脫時,除了引起局部背痛不適之外,亦可能壓迫神經根造成神經痛,嚴重時甚至會導致下肢無力、大小便困難。
因此,當發現有此問題時,不可掉以輕心,應該充分配合醫師指示治療,以免因脊椎滑脫惡化,造成不可逆之神經損害。
運動傷害也致病
張延弘醫師說,脊椎滑脫症並無特定好發族群,青少年可能因先天性脊椎間小關節形成不良,或是長期從事背部過度伸展之運動,如體操、撐竿跳、潛水、跳舞、舉重等,造成脊椎間骨板之壓力性骨折而產生這個問題。
老人家則大多因為脊椎間關節退化性關節炎而形成此症,所幸其程度多半並不嚴重,需要開刀治療者佔少數。此外,臨床上也常見背部外傷,例如壓傷或撞傷,造成支撐脊椎的構造被破壞,也會形成創傷性的脊椎滑脫症。
單側雙側都會痛
高雄市阮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楊椒喬表示,脊椎滑脫症患者最常發生的症狀,為背部和臀部的疼痛,可能是單側,也可能是兩側都有背痛,而且當背部向後伸展時,會使疼痛加重,若身體前傾,則會疼痛減輕。
當單側背痛時,可以用自我測試的方法,例如右側背痛時,試著用右腳單腳站立,並緩緩將背部向後伸展,如果會產生疼痛或使疼痛加劇,表示脊椎間有崩解,應至醫院診治及進一步檢查。 擠壓神經影響大
此外,脊椎疼痛也可能是由脊椎結構部分的磨損所引起的,當脊椎體向前滑脫時,會產生某一條神經的牽扯,進而擠壓神經,引起神經傳布區域的綜合症狀,包含:麻木、感覺異常、反射變差和肌肉無力。
如果神經壓迫是在脊椎尾端的「馬尾」時,稱為馬尾症候群,可能影響傳到膀胱和直腸的神經,當這些神經受到壓迫,可能引起下背痛,小腿後側痛醫師及胯下麻木或感覺異常。
醫師不鼓勵手術
張延弘醫師說,當醫師要診斷此症時,基本上會開立一般的X光檢查,以確定是否有脊椎滑脫,或是有脊椎不穩定的情形。
但如果僅是單純脊椎間骨板之壓力性骨折,而沒有脊椎滑脫時,X光檢查往往看不出任何異狀,需要做骨頭掃描檢查才能確定。如果有神經根壓迫症狀時,則需接受磁振檢查或脊髓造影術,以確定壓迫之位置及嚴重程度,再決定是否需要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