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案地院承審法官蔡守訓住所遭挺扁民眾「盯梢」,成了「守訓休息站」,甚至傳出將對他不利,警方派員配衝鋒槍護衛,並在蔡守訓住處設明崗暗哨,加強警戒巡邏。
台灣是法治國家,前第一家庭涉入國務機要費等弊案,司法案件牽扯太多政治糾葛,承審法官所受壓力不言可喻,如今,扁案一審宣判,挺扁人士再如何對判決不滿,都須秉持「政治歸政治、司法歸司法」原則,由司法作最後定奪,司法人員不能也不該受到恫嚇與威脅,否則是對國家司法的挑戰。
筆者建議:一、地院內部要自清、自律。為何法官「極機密」的電話、地址,如今卻成為人盡皆知的普通資料?若非地院內部資料外流,承審法官應該不會變成「人肉搜尋」對象。
二、公權力必須伸張。法官辦案是代表國家司法權的行使,若有人揚言攻擊法官及其家人,無異於踐踏司法尊嚴,警方除了要加強保護當事人外,更應積極查辦。
扁案判決結果肯定「順了嫂意逆姑意」,但重點是,如果台灣自詡是法治國家,相信司法是定紛止爭的最後一道防線,就別徒增亂象了。
子曰(高雄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