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疥蟲寄生引起疥瘡是臥床老人常見的蟲蟲危機,皮膚科醫師表示,老人抵抗力較差,疥瘡可能演變成較嚴重的一大片紅斑的角化型疥瘡,形成傳染力更大的疥蟲窩,因外觀不同,容易判斷錯誤疏於治療。
般疥瘡多發生在皮膚皺折裡,疥蟲無法以肉眼看見,一會讓人在指縫、腋窩、乳房、腹部、生殖器等出現搔癢的小紅疹,常見於住在安養中心、醫療院所及臥病在床的老人家。台北榮民總醫院皮膚科主任張雲亭表示,一般疥瘡在患者全身不會超過二十隻疥蟲,但角化型疥瘡可能有幾十隻甚至上百萬隻,也更容易傳染給枕邊人或是安養中心其他的臥床患者。
一名七十五歲因腦中風右半邊癱瘓的老先生,長期臥病染上疥瘡,擦藥不見好轉,診療後發現腳縫內有像大片結痂的角化型疥瘡,寄生大量疥蟲,患者家屬因外觀不像小紅疹疏於塗藥,塗藥滅蟲後才好轉。
張雲亭也說,如果老人家出現全身搔癢的皮疹,或是不明原因的角化病變,晚上癢得睡不著,最好請皮膚科醫師診斷,不可隨便塗抹類固醇藥膏,不但不能止癢,反而會因為抵抗力下降,讓病情更加重。
台北榮總統計,最近五個月因疥瘡接治住院的長者共三十五人,其中四人染上角化型疥瘡。張雲亭提醒,照顧者幫忙塗藥時最好戴上手套,且不可遺漏任何角落全身塗藥,才能徹底根絕傳染途徑。他表示,只要正確塗抹殺疥蟲藥膏,大多能治好,少數患者需服用殺蟲藥,病情才能獲得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