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疑似康熙年間興建的台南鹿耳門媽祖廟遺址停擱四年多未繼續挖掘,最近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爭取開挖,並設置文物館。昨天文建會邀集專家會勘,討論後要求聖母廟提出計畫書,向文建會申請全面挖掘舊址。
西元二○○五年正統鹿耳門聖母廟進行整地,意外在魚塭處發現疑似康熙年間所建的鹿耳門媽祖廟遺蹟,出土文物有上書「天后聖母」的荐盒等,但擔心繼續挖掘會破壞埋藏地底古物,禁止續挖。
由於該遺址已被畫入台江國家公園範圍內,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積極爭取挖掘舊址,並設置文物館,擺設挖掘出的古文物。
昨天文建會文資總處邀請專家會勘,決定是否要開挖。學者何傳坤表示,是否為古遺蹟,可由磚檢測了解建造時間。而磚瓦下埋藏的東西,由於在魚塭處底下,地下水層高,如果埋藏的是瓷器等無機的古物,很好處理,若如木頭等有機物,就較為棘手。他建議若要挖掘,應先做模型,然後逐層開挖,由於要一邊抽水一邊挖掘,困難度較高。
會勘後,文建會要求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向文建會提出開挖計畫書,包括開挖後如何保存、放置及展示所挖出來的古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