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雲大師出席供僧法會。人間社記者陳碧雲攝
【人間社記者曾盈潔大樹報導】十方海會雲來集,逾三千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僧俗二眾,昨天參加高雄縣佛光山寺舉辦的供僧法會,南韓通度寺護送佛陀金襴袈裟的僧眾及佛光山祖庭中國宜興大覺寺的法師、青年也列席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接心,從世界各地回山的法師、功德主及信徒大眾,皆歡喜讚歎難得的因緣。
從小就有護生性格的星雲大師,將勤勞且具慈悲愛心的童年稱為「成長的人生」,十二歲後的出家生活,開啟大師「學習的人生」,從日常作息到念經、司法器,一切都得自我摸索學習,養成大師求知若渴的態度,奠定「參學的人生」基礎,好學不倦地向大和尚請法,而長老也不嫌棄地指導教授,反觀時下青年不喜歡與長輩接觸,更遑論求學問道,大師為此深感遺憾。
大師語重心長地說:「出家人為眾生、為佛教是必然的使命。」因此為了佛教,大師開始寫文章護教,邁入「文學的人生」,不僅在中央、自由、青年等報紙投稿護教,也踏上寫作弘法之路。辦學報、寫文章,大師秉持筆耕不輟的勤勞性格,積累文章之多,不僅為人間佛教留下珍貴歷史,也寫下自己「歷史的人生」。隻字片語皆耐人尋味的著作,大師在每一篇文章都注入精神靈魂,而非以詞藻堆砌而成的浮文,在在顯示大師「哲學的人生」智慧。
除了學識,道德也是人不可或缺的資糧,「要讓人看重你,才會看重你的父母!」大師嚴論佛光人是一個大家庭,因此每個人皆不可懈怠,要關懷孝順父母親屬,舉行「親屬會」與各個親家相聚會面,落實「倫理的人生」理念。走過八十個歲月,大師重回「佛學的人生」,為《人間福報》撰文,讓佛學啟動每一天的開始,以此為使命的大師滿足地表示:「明月山河大地都在我的心中,我比王永慶還富貴萬分。」
已八十多歲的大師談及生死問題,仍不諱言地問:「你怕死嗎?」「死可以很可怕,也可以很歡喜」大師一派輕鬆答:「死就像移民,就像換一件衣服。」因為學佛的美好,凡事都往好處去想,如此一來,有「三好運動」為根基的人生,將會更具意義。
會後,大師分享遊歷祖庭雲湖的所見所聞,並寫出美麗的景致,加上劉家昌譜的曲,不僅讓宜興大覺寺的青年感到驚喜,全場大眾在聆聽「雲湖之歌」後,仍意猶未盡地跟隨旋律哼唱,餘音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