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即是「回教」,又稱為「清真教」;信徒禮拜、活動的場所則稱「清真寺」。
「清真」一詞在中國漢語裡,做純潔質樸解,唐宋時期不少文人墨客喜以「清真」入詩。如唐代大詩人李白以詩句「韓生信英子,裴子含清真」來讚頌裴政;宋代陸游〈園中賞梅〉詩,以「閱盡千葩百卉春,此花風味獨清真」讚美梅花,所以這裡的「清真」指的都是自然質樸純潔,屏棄雕琢。
明末清初,中國學者用漢文介紹伊斯蘭教時沿用了「清真」二字。王岱與的《清真大學》、馬文炳譯著的《清真指南》等,都以「清淨無雜」、「至清至真」和「真主原有獨尊,謂之清真」等語,解釋伊斯蘭教及其所崇奉的真主。於是「清真」二字就成了伊斯蘭教的專用名詞,稱伊斯蘭教為「清真教」,稱其寺院為「清真寺」,尤因「清真教」與禁豬回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樣「清真」二字就傳揚開來。「清真」二字成了禁豬回族的共同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