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觀園--古代的左右尊卑

馬玉順 |2006.04.20
11147觀看次
字級

在古代中國,是「左」尊還是「右」尊,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時期和時代,存在著不同的規定。

周、秦、漢時,我國以「右」為尊。所以皇親貴族稱為「右戚」,世家大族稱「右族」或「右姓」。
 
右尊左卑表現在建築住宅上,豪門世家必居市區之右,平民百姓則居市區之左。如《史記‧陳涉世家》說:「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這裡的「閭左」指的就是居住於里門左側的平民。
 
又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藺相如完璧歸趙,在澠池會上立了功,「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大動肝火,「不忍為之下」。這是戰國時期「右」比「左」大的典型例證。

從東漢至隋唐、兩宋,我國又逐漸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這時期,左僕射高於右僕射,左丞相高於右丞相;但是,蒙古族建立元朝後,一改舊制,規定以右為尊,當時的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又改以左為尊。此制為明、清兩代沿用了五百多年。
 
現在戲劇舞台上上演古典劇目,客人、尊長總是坐在主人、幼輩的左側,這反映出明朝崇尚「左」的禮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