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話】

慧寬 |2009.08.29
467觀看次
字級

佛陀對波斯匿王說法,強調眾生的生老病死是無法避免的,故面對如此的惱人逼迫,想要求得身心安穩的我們,怎能不修行持戒及助人呢?說明持戒正是能產生安穩身心的莫大功德。而須達長者為令七個兒子皆能受持五戒,而以千兩黃金為方便,誘引他們求受五戒,原以為受戒非孩子自願,可能無法獲得福善功德,卻沒想到佛陀說他的七個兒子由於受持五戒,故所獲的功德果報,竟遠比北方石室國中,無盡寶藏的七千兩黃金,還更勝於百倍、千倍、無數倍之多。

《長阿含經》卷二提到,有一次佛陀到摩揭陀國的巴陵弗城遊化,而來到城外的巴陵樹下禪坐時,當地大眾一聞到佛與弟子們正在巴陵樹下,便馬上出城欲見佛陀。眾人遠遠遙見巴陵樹下禪坐的世尊,被其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莊嚴身相,及如水清澄一般的端正容貌,真是歡喜不已。故而到了佛所之後,即頭面禮足趺坐一面。

世尊即為大眾演說法義,而大眾於聞佛說法後亦立即向佛說道:「我欲歸依佛、法、聖眾。唯願世尊哀愍,聽許為優婆塞。自今已後,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奉戒不忘。」世尊即為大眾傳授三皈五戒,並前往城內接受清信士的供養,及為其講說持戒之功德,及犯戒之罪業。

若受持五戒若又故意犯戒者,將有「五種衰耗」,即:「一者、求財所願不遂;二者、設有所得,日當衰耗;三者、在所至處,眾所不敬;四者、醜名惡聲,流聞天下;五者、身壞命終,當入地獄。」但,若能精勤持戒而不故犯者,必有「五種功德」,即:「一者、諸有所求,皆得如願;二者、所有財產,增益無損;三者、所往之處,眾人敬愛;四者、好名善譽,周聞天下;五者、身壞命終,必生天上。」

《華嚴經》卷六云:「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故佛光山每年舉辦「在家五戒、菩薩戒」的傳授戒法,即欲令大眾有受「五戒」的因緣,並能得「無上菩提」的解脫根本。而佛學院的教育,更是要求就學的在家眾同學,需受持「五戒」此一做人生命的基本行持,方能實踐「人間佛教」的解行佛法。

《佛光菜根譚》亦說:「守持戒法如瓔珞,可以莊嚴身心;守持戒法如明燈,可以照破痴暗;守持戒法如甘霖,可以解除乾旱;守持戒法如城池,可以抵擋魔外。」是以,持戒的功德如此之大,吾人怎能不趕快求受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