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英建議,未來台灣氣候觀測的「格局要放大」,不要只局限在台灣周遭,要把南海、大陸、西太平洋等地都納進觀測範疇中,才不會顧此失彼。此外,也要提升災害天氣預報發布流程,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一條「暢通無阻」的通報系統,讓社會大眾與救災人員預先作好防災與救災準備。
除強化防災準備外,彭啟明也觀察到台灣近五十年的天氣變化出現「大雨增加、小雨減少」的趨勢,影響台灣生態變化甚巨。
彭啟明表示,台灣地形陡峭,降雨不易保存於地表中,因此即使大雨降得多,但也流失得多,但反觀小雨則是植物生長與地表吸收水分的重要來源。但在全球暖化的效應下,未來大雨增、小雨減的趨勢恐怕只會更加明顯,政府與民間應該及早思考對策,才能防患於未然。
台灣大學全球氣候變遷研究中心主任柳中明表示,莫拉克颱風來襲前一周,新竹才剛出現近四十度的炙熱高溫,但隨後立即出現破紀錄的降雨,這顯示氣候變遷的情況已經愈來愈明顯。以英國為例,目前已經通過「氣候變遷法」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反觀台灣也應效法英國做法,將正在研議中的溫室氣體減量法與氣候變遷法合為一體、等量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