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時存錢、上課、寫計畫書 青蘋果帳戶驗收 養成正確理財觀
【本報台北訊】誰說經濟不景氣,就存不了錢。來自清貧家庭的青年學子努力理財、儲蓄,八十一位學生兩年共存了四百二十六萬元。昨天「青蘋果發展帳戶」舉行兩周年記者會,這些理財小達人現身說法,分享兩年來的儲蓄心得。
為幫助弱勢清貧學子脫貧,台北市社會局和永達基金會九十六年推出「青蘋果發展帳戶」,以一比一相對提撥培育金的方式,鼓勵學生努力儲蓄理財,當初共有一百位學生參與。如今滿兩年,專案仍有八十一位學子持續參與,已累積四百二十六萬多元,加上一比一的相對提撥款,即將突破一千萬元。
「我們不因貧窮而沒自信或怨天尤人,」景文技術學院的小讌表示,自己以前是個沒勇氣面對困難和挫折的人,但專案給他很多環境讓他必須面對,他希望在專案結束後,可以變成一個積極和正面的人。
「每個月乖乖跑銀行,要準時存錢、上課、寫計畫書,」今年升大四的小彬說,「脫貧」兩字說來簡單,但做起來卻有難度。小彬來自單親家庭,「我媽獨力照顧我差不多十幾年了,很厲害吧!」但小彬並不放棄,目前已有九張證照,他希望五年內能讓媽媽退休。
永達基金會秘書長賴依萱說,「青蘋果」除幫助青年學習理財,還必須上課,包括理財、職場心靈、生活諮商等課程,同時他們也要擬定理財計畫書,規畫如何使用這筆存款,等到計畫滿三年終結,他們就會按照計畫使用存款。
賴依萱說,專案也鼓勵學子回饋社會,有的擔任課輔老師,有的則參與社會公益工作,都從服務他人得到自信。
永達基金會董事長吳文永說,做公益不能只是給魚,最重要的是教他們釣魚,很多人懷疑弱勢家庭怎麼有能力儲蓄,但養成正確的價值觀與理財觀,才是脫貧關鍵。社會局副局長周麗華說,三年的脫貧專案,起初擔心學子無法支撐,但超過百分之八十持續率,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