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上看到,紐約有一個自發性的組織,是由退休老人成立的,這個組織的口號是「多和陌生人說話」。
二○○五年年杪,我到泰國旅遊。曼谷朋友告訴我,當地的人民大多親切和氣,對陌生人非常友好。我曾在當地問路,中年的曼谷人英文不甚靈光,但卻熱心地帶著我們走一小段路,再指示我們往前直走,就可看見我們要去參觀的藝術館了。
在歐洲旅遊的時候,同樣遇到迷路的情況,當我們拿起地圖,佇在街頭巷尾,抬頭看大路,低頭研究地圖的時候,馬上有當地人靠近來問:「你們是否需要幫助?」雖然他們的英語比不上我們的流利,但是這種充滿溫馨的關切,令身為遊人的我們,對歐洲即刻心生好感。
「多和陌生人說話」組織成立的開始,是因為有個老婦人,無論晴日或雨天,都在時代廣場流連。後來,報紙上登出她的照片以及訪問,大家才知道,老婦人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尋找那些在生活中充滿焦慮和無助的需要援助者,主動上前打招呼:「你需要人幫助嗎?」
文章順帶訪問一位曾經想要自殺,後來因為和老婦人聊天,打消了尋死的念頭,現已是一家跨國公司的高級經理。這個經理說:「當時我甚至在她的懷裏大哭,因為老婦人給了我一份像母親一樣的溫暖感覺。」經理牢記著老婦人的話:「只要好好的活著,一切都有希望。」
不過是幾句安慰的話,居然可以讓一個對生命已經絕望的人,重拾起生活的信心,並且產生嶄新的期待和盼望,聽起來真是不可思議。不過,當你已經知道,原來「和陌生人說話」也會帶來良好的結果,甚至會讓這世間更為美好溫馨,你是不是願意在下一回,主動開口和別人說話?
社會彷彿越來越冷漠,人情似乎越來越淡薄,但是,時常在接受陌生人好意的我們,當遇到其他陌生人處於困難、渴望幫忙或者是被煩惱糾纏的時候,別忘記,我們還沒有失去可以付出友愛和關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