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原油價格飆漲,中油表示本周極可能調漲石油、天然氣和桶裝瓦斯價格,漲幅甚至將超過百分之三;此外,水、電等「民生費率」也將檢討調漲。民生費率帶頭上漲,勢必對早就蠢蠢欲動的物價產生全面的影響,民眾只能大嘆「什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苦日子真的要來了。
筆者注意到,此次經濟部官員在考慮調整油、電,水等民生費率時,為了說服民眾漲價的必要性、正當性與合理性,指出「調漲民生費率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是「避免扭曲巿場機制和資源配置」,國營事業的盈虧反而不是考慮重點」。乍看之下,似乎官員不是為國營事業的盈餘護航,反而將漲價的原因歸於類似「使用者付費」的概念,期讓民眾在這種「似是而非」理論的催眠下,接受民生費率全面漲價的政策。
大家都知道,無論自來水公司,中油或是台電,長期來都因事業性質特殊,往往必須配合政策穩定物價,且背負許多不合理、針對特定族群的「費率補貼專案」,例如中油補助漁船用油,台電補助機關學校優惠用電價格等,在在屬於「扭曲巿場機制和資源配置」的作法,完全違反公平原則,讓大多數人為少數人分擔費用,而事實證明這些不合時宜的陋規,反而造成漁船用油遭盜賣圖利,及享有優惠電價者浪費情形重於一般民眾的怪異現象。
任何企業都是將本求利,以求永續經營,國營事業亦然。如果真的迫於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揚,國營事業也已竭盡所能「開源節流」,還是不得不調漲售價,民眾當然沒理由反對;但是看看現在的國營事業,真的已盡心盡力對外開發長期有利、穩定的貨源,對內積極淘汰冗員,提升工作效率和工程品質,以節省龐大人事和管理費用了嗎?筆者聽說,某些中油員工暗槓用不完的油單,轉賣給親友以獲取不當利益,可見中油配發所謂的「員工優待票」,簡直是「慷人民之慨」,然後再把這些揮霍掉的費用,轉嫁到民眾身上,整天喊窮要求漲價,難怪得不到民眾的支持與認同。
百姓的日子愈來愈難過,消費能力逐漸下降,在民生費率成本與支出完全不透明下,相信民眾再也不甘成為刀俎上的魚肉,任其宰割。經濟部長應該認真檢討如何「避免扭曲巿場機制和資源配置」,否則一味地漲價,由全民承擔苦果,將是萬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