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價格不斷攀升,國內油價蠢蠢欲動,中油與台電虧損持續擴大,兩家國營企業第一季虧損就達一百九十三億元,不僅沒達成法定盈餘,反而由全民承擔虧損的大洞,因為虧損就等於政府的負債,所以不管漲價與否,都是全民來負擔。
但油價上漲機制不能一味地管制,必須找出短、長期因應之道,筆者建議:
一、短期方面,政府應調降油氣類貨物稅,減低對物價衝擊。去年十月一日起,政府曾連續三個月調降汽油、柴油、燃料油貨物稅百分之二十五,每公升汽油因而減輕稅負一點七元、柴油減輕零點九九元、燃料油減輕零點○三元,以目前國際油價粗估,中油營運如果要維持不虧損,汽柴油每公升約要調漲兩元,因此調降貨物稅應可以降低油價上漲的幅度。
二、長期方面,須改善中油體質,開源節流提高生產力。中油規模是全國最大,但每股盈餘卻僅為台塑石化的兩成,這些都是國營事業長期累積的問題所導致。以中油今年的預算書來看,稅前純益編列一百七十四億元,純益率僅為百分之三點二八,姑且不論純益是否達成,純益率如此低,遠不如一般企業,難怪國際油價一漲,中油就要賠錢。
政府不要再拿油價比其他國家低,當作調漲藉口。我國油價雖較其他亞洲國家低,但比美國、加拿大、比利時、瑞典等歐美國家貴,尤其是比利時、瑞典等國未出產石油,完全依賴進口,供需情形類似我國,油價卻較我國低,因此如何降低煉油成本,應是當務之急。
油價調漲的問題絕非幾個月就會結束,政府必須以長遠眼光因應,以免造成各項民生物資皆漲,只有民眾荷包不漲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