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龜山訊】桃園縣龜山鄉龍壽村萬壽路有座年代久遠的石拱橋,地方人士請縣文化局文化資產保護委員到現場實勘再參考文獻後,發現它是百年前、清末劉銘傳興築台北到新竹少數尚存的鐵道遺址,已將其登錄為縣定古蹟。
「村民只知村內有座年代久遠的石拱橋,稱為龜崙嶺鐵道橋,沒想到,竟是具台灣交通史和建築史價值的珍貴遺址。」龍壽村長簡瑞金說,這座石拱橋「藏身」在台一線省道萬壽路下方,跨越塔寮坑溪,雖然歷時百年,依然堅固保存良好,當時先進的土木技術讓人驚訝。
地方文史人士查知龜崙嶺鐵道橋的橋梁基座,應該在一八九三年(光緒十九年)台北新竹段鐵道通車前竣工,石造拱形道路橋面及結構則是在一九○七年(明治四十年)七月竣工。
文化局月前將它登錄為縣定古蹟,理由是它的橋基保存完整,具歷史與時代意義,是清代劉銘傳時期鐵道橋及日治時期縱貫道路至民國時期公路建設的重要見證,也是清代台北至新竹段鐵道橋樑少數尚存的遺構,更是清代末年劉銘傳推動近代化的重要證物。
簡瑞金說,該段鐵道路線所經之地,是俗稱龜崙嶺(現稱龜山)的山麓地帶,可為台灣鐵道或公路發展的變遷做見證,在清代劉銘傳所興築的基隆台北段鐵道遺址陸續發掘後,這段台北以南的鐵道遺蹟,可說是極其珍貴,為避免未來公路改建或塔寮坑溪進行防洪整治時,受到不必要的破壞,登錄為縣定古蹟有其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