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教授鍾仁賜說,其實植物本身就有「抗體」,但慣行農法使用化學肥料,一次給予植物大量同種養分,短時間內「暴飲暴食」,植物養分攝取不平衡,就像只吃肉的人類,抵抗力差,很容易遭受攻擊。
至於使用有機肥的有機作物,因必須靠土壤微生物慢慢分解,部分微生物還能抑制有害物質,有機作物「細嚼慢嚥」,養分均衡、頭好壯壯,免疫力比較強,能夠幫植物抗病蟲害。
不過鍾仁賜說,有機作物產生的二次代謝物,可能比慣行農法作物強,這對人體是好是壞,很難說。
此外,微生物污染有機作物,問題可能出在堆肥不符合製造程序。鍾仁賜舉例,早期化肥未普及時代,農民慣用糞便為肥料澆灌作物,但是當中含有蛔蟲,澆灌在作物後,帶有蛔蟲的植物採收吃下肚後,就會感染人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