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市國團員跳舞,雲門舞者演奏樂器,角色互換「跳Tone!」。記者邱麗玥攝
理著骷髏頭髮型的北市國樂團指揮簡文彬讓音樂與舞蹈同台跳Tone,透過舞蹈以視覺方式呈現音樂。潘俊宏攝
舞者拉二胡走雲步 樂團卻跳舞 指揮家簡文彬剃骷髏頭上場 21~23日跨界演出 令你「藝」想不到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雲門舞集二的舞者拉奏二胡、吹笙,而台北市立國樂團團員卻跳起舞來,剃了個骷髏頭的指揮家簡文彬更手拿撈勺、鍋鏟指揮,北市國、雲門二,二十一至二十三日,將以「藝」想不到的跨界組合「跳Tone!」,在新舞台跳給你看。
「跳Tone!」由指揮簡文彬率領北市國、雲門二共同演出,國家交響樂團美女首席李宜錦、北市國二胡首席王瀅絜擔任協奏曲獨奏,發表鄭宗龍《樂》、黃翊《紅》、《TA-TA for Now》三支舞作,序曲則為鍾耀光《望月聽風》及彭修文改編的黃貽鈞《花好月圓》。
今年是北市國三十周年慶,也想做點另類的新嘗試,簡文彬想起早年曾和已故雲門二總監羅曼菲,提起過跨界合作的事。當北市國有心做跨界時,他再度提起此構想,北市國團長鍾耀光、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都贊同國樂與西樂結合、音樂與舞蹈同台、舞者與演奏者交換演出的「跳Tone!」構想。
鍾耀光指出,這次與雲門二合作跨出的步伐很大,北市國十位團員放下樂器跑去跳舞、雲門二舞者演奏,兩個月排練過程很辛苦。尤其是北市國團員李庭耀前天才出車禍,仍抱傷上台。
指揮任燕平今年四十歲,卻能在舞台上配合舞者做雙人舞,編舞鄭宗龍指出,他每天到北市國觀察他們演奏,覺得任燕平吹笙時的肢體充滿律動感,直覺上他很適合跳舞,演奏家教舞者吹奏樂器是真才實料,而舞者則是用催眠方式,獲得這些演奏者信任,才可有完美演出。
揚琴演奏家李庭耀說,沒想到五十出頭了才來跳舞,原擔心自己會砸了招牌,但愈跳愈有感覺,已愛上跳舞。中阮演奏家葉淑珍,從沒想過自己竟然能跳舞。剛開始練舞時,肌肉酸痛到爬樓梯都有困難,但現在連睡覺都在想跳舞的事。
雲門二舞者則是一邊跳舞、一邊演奏,楊淩凱指出,舞者跳舞是聽拍子,這回則要學會看譜,開始排練時,舞者演奏五音不全,常會笑場。被指派演奏笙的廖祖儀說,演奏笙既要控制呼吸,還要控制按鍵,剛練習時吹到頭暈、想吐。舞者吳睿穎有一段《茉莉花》二胡獨奏,台上還要邊拉邊走雲步,他說,二胡雖然只有二根弦,練了才知道要控制二根弦也不是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