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重創南台灣,救災系統亂了套,政府與軍方成了眾矢之的。但平心而論,如果當地居民能少一點便宜行事,多些敬天惜地的態度,天地再無情,災難也會降至最低。
筆者二十年前在屏東縣東港進行「民生建設訪問」專題,總覺得當地就像荷蘭,地表高度似乎「矮人一截」,而據屏東科大土木系教授丁澈士教授的研究指出,屏東沿海地區地層下陷總面積超過兩百平方公里,而地層下陷監測站更測得累積最大下陷量已達三點一六公尺,根本解決之道就是減少抽水量,與增加入滲補注量。
這是人人皆懂的道理,但在問及當地居民時,他們立即迸出:「不抽地下水養虱目魚,教我怎麼生活?而且,我不抽,別人照抽,地層依然下陷。」如此只基於自身利益的心態,步步走向美國生態學者哈定的「共同資源的悲劇(一說「草原的悲劇」)」,於是,臨川澤之地不抽白不抽,臨山林之地不墾白不墾,至於海堤會築多高、土石流會如何肆虐,沒人顧及。
浩劫過後,依慣例當然是一連串的檢討、究責與砸錢,但如果不能內化為敬天惜地的精神,真正還林於山、還地於水,任何方法都只是治標,類似悲劇還會重演。
蔡仁榮(高雄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