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表示,一九九六年賀伯颱風來襲,隆華國小被校門口僅三公尺寬的無名野溪沖毀,災後第一次重建;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後二度重建。這次莫拉克颱風霍薩溪暴漲,學校整個滅頂。他說,隆華國小位於沖積層上,在出水口上蓋學校,絕逃不過天災肆虐。
陳宏宇呼籲,災後重建,應好好評估地質環境對公共工程的危害,而不是以重建或遷村解決問題。他反對在「危地」上原地重建,也不贊成覓地重建,應進行學校精簡,讓大地休養生息。
九年前,台大教授范正成公布,九二一地震後,全台危險溪流從四百八十五條爆增為七百多條,呼籲政府應畫定國土危險區,並分級公告,地方興建校舍時,就可避免蓋在土石流危險區。他當時還特別指出,「南投縣隆華國小位於土石流危險區中心點」。
教育部國教司表示,這次風災受損嚴重的學校是否原地重建,須由地方政府和專家、當地居民討論,但一切要以「安全」為最高考量。
教育部長鄭瑞城十日起深入中南部勘災,指示全力搶救校園,以「正常開學」為原則。陪同勘災的國教司副司長鄭來長表示,已號召義工協助國中小清理校園。災損嚴重的學校若無法原地上課,須另覓地點開學;若學校無法趕在開學前恢復,可延後幾天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