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沙國小所在的四湖鄉,位於雲林縣最西端,遠在明朝崇禎時代,就有福建省樟、泉二州移民來此開墾田園,興設文教。因四面皆屬天然湖泊,故先民將此部落命名為四湖,沿用於今。
校長蔡華博表示,學校所屬部落飛沙地區,春、夏二季多吹南風,氣候溫和;秋、冬季,北風怒吼,加上海面無阻,陸地一片荒涼,草木難存。北風席捲細沙飛舞,雙眼難睜,站立不穩,伸手不見五指,此乃飛沙地名之由來。近年來政府進行農地重畫,推廣造林綠化後,昔日風沙景觀已不復見。
飛沙國小初創於民國十年,校徽是已退休主任王玉盤設計,以校名、燕子、色彩凸顯教育理念。五隻燕子代表學區:飛沙、飛東、三姓、溪尾四鄰、頂飛沙,五個部落,也象徵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
燕子是世界上飛得最快的生物(針尾雨燕時速二四○公里),以燕子做為校徽圖騰,是希望學子要如燕子般,飛得更快、更高、更遠。
深藍色的燕子給人感覺平和穩健,黑色邊線則是雄壯、勇往直前的象徵;大小同心圓,搭配多層的「藍天綠地」造型:代表蔚藍天空無限廣闊任憑翱翔,正如學海無涯,以志為梯一樣。綠色大地,象徵學子們盎然的生機與光明前程。
鑲嵌圓心的紅色校名「飛」字,象徵師生熱情如熾熱的火燄,亦有吉祥如意,校運昌隆之意涵。大圓與小圓代表師生和諧同心,處事圓滿、做人圓通,萬事無礙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