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生態之旅」大行其道!其實,不必搭飛機,不必坐輪船,台灣全島處處皆有綠意盎然的美景。本周透過天下雜誌《旅行台灣的二十五個驚喜》企畫小組的文字和鏡頭,帶大家前往台灣後山台東,進行炎炎夏日蔚藍海岸之旅!
都蘭村 擁抱蔚藍大海

一路由成功下行,十一號省道筆直地朝向蔚藍大海,當道路的觸角碰到東河鄉的都蘭村,山與海突然都靜止在都蘭山下。
東河鄉一般人只知道東河包子,都蘭村這幾年才開始熱鬧起來,因為大自然的魅力跟阿美族文化,吸引許多藝術創作者來此創作,激發靈感,甚至彼此串聯,營造一種藝術觀光的風格。
部落融合現代感
每年七月熱鬧舉行的阿美族豐年祭,就呈現這種創新魅力。和別的部落不同,都蘭部落長老鼓勵年輕人,把外來的刺激變化,融合傳統舞蹈再表現出來,這種無框架的態度,影響他們對外來人群的開放。不管來自哪個族群,都蘭人常會笑稱自己得了「都蘭癌」,再也離不開這個地方。
出身東河的電影導演林正盛有一個夢想,希望沿著東部拍攝一部又一部電影,串連成電影地圖,而按圖索驥、尋覓一個個場景的觀眾們,就是東部海岸之美的見證人。
月光小棧在說畫
月光小棧是這張地圖的出發點。由楊貴媚主演的《月光下我記得》,吸引更多遊客跋涉產業林道,前來探訪這個電影場景。抵達之後,才知道驚喜更多。
獨立在都蘭山頭、兩層樓建築的月光小棧,從過去土地銀行的招待所,化身成「女妖在說畫」藝廊,二樓仍維持電影場景、海報和電影片段的展出,一樓空間則每兩個月布展,藝術氛圍就在空氣中遊走。
南島藝術的縮影
和月光小棧不約而同,這天「好的,擺」店裡播放著巴奈睽違八年的新專輯《停在那片藍》,「是朋友一定要互相推薦一下。」移居都蘭三年,經營「好的,擺」手創藝術小店的馬淑儀笑著說。
雖然不是原住民,在都蘭大家卻都叫她 Homi,其實她一手打造了台北現在最流行的創意市集。幾年前就因為愛說話、愛出點子辦活動的個性,讓她一頭栽進創意市集的企畫工作。
她把這個專業帶到都蘭,從南島文化節到伽路蘭市集,只要有手創的地方就見得到她,一次次的市集活動累積,讓她落腳都蘭糖廠,開設手創藝術小店「好的,擺」。
東部的特色手創
開店不到半年時間,店裡已經有將近七十個不同創作者的作品,從豐年祭飲酒竹器、月桃葉容器,甚至是原創音樂CD,七成以上都是東部的特色手創。
「每個作品一定堅持手工,而且我都能說上一大串故事」Homi 說,她已成為不善言詞創作者的代言人。
她也協助部落發展傳統工藝的更多可能,像失傳六十幾年的阿美族技藝││樹皮衣,Homi 加入商品化的概念,保存傳統,也讓更多人平易接觸。
都蘭山腰涼風吹
東部太陽的熱情常讓人招架不住,明明咬人的陽光還沒落下山,小朋友蹦蹦跳跳進到這間沒有冷氣的民宿,卻開心地大喊「好涼喔」。
孩子的感官最敏銳,位於都蘭山腰的「來吹涼風」民宿,主人郭宗興就是為了吹涼風這個簡單的理由而蓋民宿。
電視網路不干擾
即使外頭陽光再猛烈,室內恆溫能常保二十七度以下,沒有空調卻涼爽的主因,除了一顆快樂的放假心情,還有建築構造上的訣竅。
灰色調的水泥塗牆,不再外加任何磚瓦,傾斜的屋頂中段鏤空,加上屋子前後都有迴廊穿透,空氣自由流動,越過都蘭山傾洩的山風,和遼闊海面吹拂的海風,就在這裡交會。
生活中沒有電視、網路,這裡能做的事情卻很多。八十坪大的空間一分為二、左右對稱,一共只有四間住房,加上兩個偌大的廚房,剛好讓一家子圍坐餐桌,啃著西瓜。
此地禁止不快樂
坐在迴廊躺椅上發呆,舉目所及就是海,天暗了,除了海面上綠島隱約路燈之外,只有漫天的星光。
接了幾通訂房電話,郭宗興回答客人說:「在這間民宿,什麼都自由,唯一禁止的是不快樂。」迎著涼風徐徐,要不快樂,很難。
達仁鄉 毛蟹的故鄉
達仁鄉除了是低海拔相思樹叢生的美麗秘境,同時也是台灣毛蟹的故鄉。
居住在達仁的東排灣族人,叫毛蟹為「cibangu」(發音為「吉邦烏」),這些毛蟹雖然生長於溪流石縫中,但交配生產時卻必須順流而下到海口,所以每逢繁殖季節(梅雨季節),排灣族人常會在高漲的溪流中,獵捕成熟的毛蟹。
早年毛蟹成大軍
近年因生態保育觀念興起,東排灣族人為了讓毛蟹生生不息,改採「捉大放小」方式不趕盡殺絕,以竹子編成喇叭型的「毛蟹罟」,放在溪流中攔捕,較小端設計了開口,放小蟹一條生路。
當地土←部落的耆老們回憶說,三、四十年前,部落前面的大竹高溪毛蟹橫行,但隨著毛蟹濫捕,隨處皆可豐收的景象已不復見。
以往出海口孵化的百萬小毛蟹大軍,從出海口溯溪返回上游生活的壯觀場面,也成為夢幻般的古老記憶。
捉大放小復舊觀
民國九十三年起,土坂部落開始護溪保育,設置拉里吧毛蟹生態園區,經過多年的保護,逐漸找回昔日毛蟹滿溪爬的盛況。
此外,每年六月舉辦的「毛蟹季」觀光活動,邀請部落女巫在溪畔舉行祈福儀式,透過族人示範捉大放小的傳統捕獵方式,以及向觀光客介紹毛蟹的生態、參觀祖靈屋,逐漸打出「達仁是毛蟹故鄉」的名氣。
生態園接受預約
前往台東達仁土坂部落,可於每年六月向達仁鄉公所預約拉里吧毛蟹生態園區的毛蟹生態解說、參觀當地頭目祖靈屋。
民眾前往土坂,最好自行開車較為方便,可由台東市轉台9線公路道往南行駛,約在436k處,右轉大溪方向,再走往土坂方向直駛即抵;或者亦可從屏東走台9線公路(南迴公路),經大武後,同樣在436k左轉大溪即抵土坂。
南田賞石多雅趣
達仁唯一的濱海村南田,海岸上布滿渾圓的礫石,上頭有漂亮的各種自然紋路,被賞石界稱為「南田雅石」,吸引不少愛石人來這裡踏浪賞石。
開車前往南田,可走由台東市轉台9線公路往南行駛,經過大武後,至達仁的安朔轉接台26線公路即抵。亦可從屏東走台9線公路(南迴公路),至安朔轉接台26線公路。
台東好好玩
被稱為「台灣最後一塊淨土」的台東,依山臨海,兼具各種地貌。高山、縱谷、平原、海岸,共同造就台東海天一色的魅力。
原住民部落文化,豐富了這塊土地的人文氣息,四季變換的景色與多元主題活動,每到一處都充滿探索的驚喜。
跨年時,台東海邊站滿了迎接全台第一道曙光的民眾。在太麻里鄉金針山頭,看著太陽緩緩升起,遠眺東海岸線蜿蜒美景與層層山嵐飄動,再疲憊的身心也豁然開朗。
太麻里日夜皆美
入夜後,太麻里燈火燦爛,太平洋上漁火點點,月出景致同樣令人著迷。九、十月沉浸在一片黃澄澄的金針花海中,品嘗花農精心烹調的金針大餐,不僅大飽眼福,也大享口福。
想一圓飛上青天的夢想,七、八月不能錯過到鹿野高台御風而行的機會。在山坡上乘著飛行傘滑翔而下,翱遊天際的同時眺望花東縱谷,好一幅心曠神怡的天然景致。
福鹿茶香郁甘濃
偏好靜態活動者,可到茶園悠閒體驗採茶、製茶與喝茶的樂趣。這裡的福鹿茶因為具備土質好、日照長、氣候佳的生長環境,茶香與口感特別濃郁,喝一口就上癮。
相連的農田,孕育了口感香Q的池上米,騎著鐵馬在池上田間徐行,夏天欣賞黃金稻浪,冬天換油菜花跟遊客招手,一望無際的田園、迷人的池潭風光,讓人不禁放慢腳步,仔細探訪大坡池溼地生態、池上斷層、萬安磚窯等獨特景點,感受慢活的真諦。
海岸線生態豐富
長達一百七十六公里的海岸線,布滿礫石海岸、斷崖海岸和礁石海岸,以及具神秘傳說的三仙台、八仙洞,加上潮間帶生態豐富,不管是魚群或珊瑚礁岩,都保存得十分完整。
小野柳獨樹一格的海蝕景觀,由厚層砂岩及薄層頁岩交互沉積而形成砂頁岩戶層,遍布豆腐岩、蜂窩岩、蕈狀岩等奇形怪狀的岩石,綺麗的景觀媲美北海岸的野柳。
杉原生態保育區則適合進行親子之旅,帶著吐司麵包到礁岩上餵魚,退潮時可見迴游的烏魚、虱目魚及礁岩底棲的秋哥、笛鯛,在沙灘上動手挖螃蟹,更廣受小朋友喜愛,也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
成功鎮 最深奧的藍
盛夏時節,碧海藍天下的台東,滿眼翠綠山巒,加上山邊及海邊吹來的風,讓旅人的心頭,頓時清涼下來。
擁有全台最長的海岸線,陽光下海天一片耀眼流金。成功鎮旗魚文化技藝,都蘭村的藝術能量,將陽光熱情飆到最高點。
有人說,台東的藍有三個層次,淺藍、深藍與碧藍。淺藍天空連著遠方的深藍海水,近岸碧藍海潮如手指般輕觸海岸,整個台東像個寶盒被山脈、雲朵、大海與藍天包圍。台東縣成功鎮擁有最深奧的藍色,是這個寶盒的精華。
因為黑潮的影響,成功海域的旗魚、鮪魚、鰹魚、鬼頭刀等豐富的魚業資源,一直是東海岸最重要的漁產中心。
車子到了台東成功,會發現不論漁會、地標與路燈,都畫滿了旗魚圖騰,甚至港邊保佑漁民的萬善爺廟,也供奉一尊旗魚神,供漁民膜拜。
原來,台灣一年的魚獲產值達十億元,光是成功地區就佔了六億,其中漁獲產值高達兩億的鬼頭刀,更是歐美人士最愛的魚排。另外產值一億的旗魚,則是成功文化與經濟的靈魂。
成功地區的老船長,有項「鏢旗魚」的絕技,這個代代傳承的技術,是拿著手工打造、長五點四公尺、重六公斤的鏢竿,在滔天巨浪中,一如《老人與海》書中的老人般,與旗魚在海中追擊搏鬥。只是近代漁撈技術改變後,成功如今還身懷此技的老船長,大約只剩下三十位,而且年齡都在六十歲左右。
旗魚讓台東跟世界接軌。全世界旗魚種類有十二種,台灣東海岸就佔六種,成為西北太平洋旗魚生態調查的關鍵。要體驗成功的海洋文化,不妨到港邊魚市場一遊,便可以看到最新鮮的漁獲,感受漁民買賣喊價的趣味。
「這是一種感情跟使命感。」親手研究過上千條旗魚的江偉全說。
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附設的展覽館,這裡擁有一百多種東海岸的少見魚類,可以一覽東部海洋生態,也是專門展覽小丑魚的生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