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桃園訊】「奶奶,今天媽媽煮的菜好好吃喔!」桃園縣政府社會處與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社會處義工合作,半年來帶著救助物資聯合探訪三十個弱勢家庭,這些阿嬤義工還教導家長如何作飯給子女吃。
社會處把這種義工訪視,每月兩次實物補給稱作「營養宅即便」,處長張錦麗表示,縣內有許多高風險家庭不見得適用低收入戶補助條件,因此社會處結合民間社團的力量,透過大家捐米、肉、蔬菜、肉粽等物資,讓這類家庭子女不要餓肚子。 (聯合報記者吳佩玲/攝影)
三十個家庭,需要二十多名義工,全由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社會處北區老人社服中心義工奧援,這些阿嬤來自各行各業,她們豐富的人生閱歷,不只給需要的家庭帶來物資,還分享人生哲理、持家的要訣。
「八德市有許多單親家庭,大人打零工為生,還要養四、五個小孩,家長不會下廚,孩子長期吃麵包、泡麵,個個面黃飢瘦」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義工林珠看不下去,不但教家長如何簡易作菜,還集合眾人力量,為困頓家庭募集冰箱儲存食物,小朋友高興地說「終於吃媽媽做的菜了」。
年輕時四處擺攤、撫養五個兒子長大的阿美阿嬤是佛光山的資深義工,阿美阿嬤不只自己當義工,還勸幫她載菜宅配的計程車司機也來當義工,那位運將大哥都只收成本費,他說,你們當義工幫助人,「我只能少收點運費,聊表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