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電影院--小黃狗的窩

蘇蘭 |2006.04.13
412觀看次
字級

由戴娃執導的第一部劇情電影《小黃狗的窩》,腳本靈感來自她小時候,阿嬤與她分享的一個蒙古民間傳說。雖是劇情片,但外蒙的山川大地、巴察祿家族的真實組合、真切的游牧民族生活方式、敬畏天地的謙卑民情,以及不變的傳統信仰,讓這部純淨如泉的電影,更似詩化的紀錄片,想以好電影淨化心靈的觀眾,一定會覺得好看極了!

影片一開始的字幕,讓你知道直寫的蒙古文對照橫寫的德文,多麼靈動秀美;孩子一開口叫爸爸媽媽,才知蒙古語完全找不到一丁點兒「爸」、「媽」讀音的痕跡;鏡頭中無所不在的天空、草原,讓「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具體呈現眼前;人們與大自然完全融為一體的「逐水草而居」,令人嚮往和感動。

除了視覺的美,蒙古文化內涵的能量,在質樸的九十分鐘處處自然流露:

電影開始是一片漆黑,只聽得敲擊容器的聲音轟轟作響,一對男女交談:「為趕走狼,把勺子都敲破了!」原來遊牧生活中的天敵是狼群。鏡頭一亮,兩隻前晚被狼咬死的綿羊,爸媽合力抬回,爸爸熟練的剝下完整的羊皮,準備送到城裡去賣,而肥嫩羊肉則以動物的天葬餵養禿鷹!

爸爸媽媽和三個稚齡的孩子,一群羊、兩匹馬、幾隻犛牛加上一個蒙古包,就成了一個家。大姊娜莎剛上城裡小學,放長假坐校車回家探親。一下車爸媽說著「妳長大好多」就親個不停。脫下制服換上袍子,娜莎向爸爸說明學校的課業,然後看顧弟妹、幫媽媽做家事。所謂家事,真是令都市的孩子大開眼界,拾乾糞、做奶酪、拆蒙古包、騎馬放羊…每一件都很辛勞,但小小年紀的兩個姊姊,自動自發甘之如飴的勞動,讓人看了好貼心!無怪乎有人說,兒童最搶鏡頭,怎麼拍都好看。

娜莎帶回流浪狗點點,媽媽要她咬自己的手心,當然咬不到,於是媽媽說:「不是在眼前的東西就一定能得到。」

爸爸用石頭壓住往生小狗點點的尾巴,告訴孩子:「這樣牠下一世會當紮馬尾的人,而不是長尾巴的狗。所有生者皆會死亡,但生命會不斷延續。」

遙遠的鄰居阿嬤,在陪迷路的娜莎聊天時,用米卦實驗「米粒能站立在細細的針頭上嗎?」讓娜莎知道,下輩子轉世再為人的機會就是這麼渺茫,所以要好好珍惜這一世身為人的一切!

媽媽的塑膠勺子遇熱變形,鐵勺只好修了再用;爸爸近處騎馬,遠了就騎摩托車;結尾全家轉場時迎面遇到選舉宣傳車…在在都顯現文明的入侵,是否能與亙古的美好並存?去外地受教育後的孩子,還能同時保有可貴的蒙古文化特質和本領嗎?值得大家深思。

官方網址:www.gelberhund-derfilm.de/cane
/nansal.html中文網址:yellowdog.swtwn.com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