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是常民的蔬食,價廉量輕,一、二十元就可買一大包,由於在室內生產,不受天候影響,每當風災水災,蔬菜減產,菜價上揚時,豆芽就扮起「救火」的角色,有人開玩笑說,看到菜攤一堆堆豆芽,就知菜漲價了。
豆芽分綠豆芽、黃豆芽,近年來注重養生,也有黑豆芽出現,不過價錢貴很多。
豆芽很容易處理,買回來泡泡水清洗一下就可烹調,比較講究的人會摘掉根。
綠豆芽不耐久煮,一般用快炒、汆燙或在麵起鍋前放進,脆脆的才好吃。台灣的切仔麵、擔擔麵都少不了豆芽,少了它就不夠味。當茼蒿缺貨時,也有人用豆芽取代,做蚵仔煎的配菜。
黃豆芽、黑豆芽較耐煮,可炒、可燜、可煮湯,且要煮久一點,芽頭煮軟才好吃。炒時可加素肉絲,加點豆豉、辣椒,可做便當菜,味道很棒。煮湯時加紅蘿蔔、蕃茄、牛蒡、木耳,味道很鮮。
豆芽其實也可裝得很高貴,摘頭去尾,留下白白胖胖的身子,燙一下,放在油膩的烤肉、清甜的海鮮旁點輟,清清脆脆,非常爽口,吃膩大菜,食客爭先恐後搶豆芽。前提是物以稀為貴,量要少,才能釣老饗的胃口,一大盤一大盤就不值錢了。
有人像豆芽,平時清清淡淡很低調,一到緊要關頭就發揮「平淡平實平凡」角色,成了「救火隊」,這樣的人還真教人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