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重點所在
作者:蘇珊.桑塔格
譯者:陳相如
出版:大田
果真是桑塔格的「重點所在」
《重點所在》是蘇珊.桑塔格晚年的重要評論文集,蒐錄桑塔格1980年代末期以後的文章。
本書秉持桑塔格一慣的評論風格,每篇處理一個評論主題,從開篇談<詩人的散文>,直到最後一篇自己談<論被翻譯>,桑塔格總是一派輕鬆,自由出入該主題的歷史源流與結構演變,點評當代發展與未來,數千字的篇幅,架構出一個個完整的小天地。
全書可讀性高的精彩文章甚多,像是桑塔格從「詩人寫作散文」這件事談到西方文學中尊詩而輕散文的現象,談羅蘭巴特與寫作這件事,針對電影百年做了精采的回顧,談舞蹈與舞者的辨證關係,義大利攝影一百年,還有許多精采的作家/作品的評論/簡介,反思旅遊、寫作、閱讀、華格納、文樂劇、幻想、影像、小說與(改編成)電影、「歐洲」這個概念,評論哈吉金、瓦澤、貢布羅維奇(的《費爾迪杜凱》/大塊文化)、《堂吉柯德》,對波赫士、哈利伯頓致敬等等。
眾多精彩文章之中,我認為最值得一讀的,是桑塔格談《反對詮釋》(麥田)出版的<三十年後……>,此文可以說是桑塔格自己對於評論與寫作生涯的回顧,透過重新閱讀《反對詮釋》,還有評估《反對詮釋》出版後對於西方藝術文化評論界造成的影響,此影響又如何回頭影響她。<三十年後……>某種程度上可以當作桑塔格的自我追憶,串連起桑塔格一生的寫作志業。
舉重若輕,動見觀瞻
真不愧是令人景仰的知識分子型文人,學識淵博卻又總能舉重若輕,輕鬆出入各領域/主題,舉凡文學、劇場、電影、建築、攝影、音樂、翻譯、寫作、園藝、舞蹈、政治、軍事、國際關係等,談什麼都行,且見解獨特,絲毫不輸專門研究該領域的學者大師。
我認為,桑塔格之所以能夠橫跨各領域,出手文章皆非凡品,恐怕和她置身於學術圈之外,將自己當作文化/評論人有關。沒有學術人的身分,無需考慮學科分野,愛寫什麼就寫什麼,自有讀者和市場給予評價,不用被學術寫作的規矩綁死(雖然對她來說,如果真想要進入此類寫作應該全然不是問題)。
其次,桑格塔熱衷於閱讀與探索,她總是一股腦的栽進還不成為流行、名牌,甚至還默默不為人知的領域/作品/作者之中,率先完成了閱讀,且歸納統整出漂亮而令人信服的評論,從不畫地自限,不斷地領現時代,替廣大普通讀者尋找可閱讀/關切的文化藝術主題。
沒有學院約束加上努力挖掘,使得崛起於1960年代的桑塔格能夠橫跨、悠遊於各種文化藝術領域之中,因為她的靈魂不曾被分科嚴謹的學術圈給綑綁,加上有足夠的讀者支持她的志業所導致。
對桑塔格來說,寫作是她一生無悔的志業,用來釐清自我閱讀所感,也用來向所閱讀之作品/作者致敬,更用來向廣大讀者推薦未知而奇妙的世界。
認識桑塔格,不妨從此書入手
如果還不認識桑格塔的朋友,《重點所在》是蠻不錯的入門。雖然《疾病作為隱喻》(大田/探討愛滋病與癌症的社會學意涵)、《旁觀他人的痛苦》(麥田/探討媒體與受苦之人的命運)與《論攝影》(攝影專論)也不錯,不過談論的領域較為專門而系統化。
此外,《重點所在》不若《反對詮釋》艱澀(且年代久遠),內容份量雖比《土星座下》(麥田)多,和《激進的德意志》差不多,但《重點所在》讀起來卻較為輕鬆省力些。
特別是《重點所在》一書中有好些篇章,頗可以當作「回顧文獻」來讀,例如對旅遊的反思,「歐洲」的探討,還有羅蘭巴特的認識等等。
最後一點,我私心認為,此書更是比桑塔格寫的一票小說來得好讀。每次讀桑塔格的小說,總是得先抱持極大的忍耐之心,才能進入其所架構的世界。我總覺得桑塔格的小說反而不若其評論文集好讀,書寫過程中鋪陳鑲嵌太多背景知識,概念密度濃厚,頗有閱讀障礙了,例如《火山情人》、《在美國》、《恩主》都是讀起來頗吃力的長篇小說。老實說,沒有一點耐性是撐不下去的。
讀來讀去,還是《重點所在》好讀一些,主題夠寬廣且難度適中,確實如書名所暗喻的,是桑塔格一生創作的「重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