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和人】一種清潔的選擇 曹文軒的文學世界

周慧珠/文 圖/聯合報童書出版部、小魯文化提供 |2009.08.02
1365觀看次
字級

編按:「做作家是幸福的,因為可以為自己和他人,創造一個全新的世界!」大陸知名文學作家曹文軒來台專題演講「我的創作觀」,他表示,經驗和「無中生有」的能力,是作家最寶貴的財產。身兼作家與學者的曹文軒,作品中「看不到一絲搞學問的痕跡」,他說,「在寫作的過程中要裝糊塗,不要把學者的清醒帶到作品中」。



曹文軒的小說被稱為「純美」小說。身兼學者的他,卻認為美的力量比知識、思想都還要強大。他在代表作「草房子」中寫道:「美的力量不亞于思想的力量。一個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變為常識,只有一東西是永遠不衰老的,那就是美。」

文學的故鄉

曹文軒於其散文《追隨永恆》清楚詮釋:「在我的作品中,寫鄉村生活的佔絕大部分。即使那些非鄉村生活的作品,其文章背後也總有一股無形的鄉村之氣在飄動遊蕩。……家鄉的田野上留下了我的斑斑足跡。那裡的風,那裡的雲,那裡的雪,那裡的雨,那裡的苦菜與稻米,那裡的一切,皆養育了我,影響了我,從肉體到靈魂。」

「文字是水,小說是河」,曹文軒自認為他寫作過程基本上就是水的流淌,從第一個文字到最後一個文字,就像一條河靜靜流淌。而水也是曹文軒汲取不盡的永恆題材,他的小說,總是有水鄉、船、橋。

「我的作品之所以是我的作品,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元素是風景元素。從寫作上來看,離開風景描寫于我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談到當下一些兒童文學作品包括其他文學作品中,自然風景描寫流失嚴重的現象,曹文軒提出自己的看法:「風景描寫最能體現寫作功夫,若把自然風景描寫得不落俗套,而且把它與作品的情調、氛圍和人物的情境融為一體,這是很難的。」

他提及小時候曾抄寫過大量的描寫自然風景的片段,這對今天的寫作受益匪淺,從中得到的恩惠無法用語言表達。如果沒有當年的這些植入,今天的作品絕對不會如此有特色。

自然世界如此浩瀚,它自身構成的是一本奧義書。自然風光是自然世界,也是他作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認為讓小孩去讀那些沒有風景的作品是非常糟糕的。

曹文軒的作品如《草房子》、《青銅葵花》等多以寫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生活為主,鮮有涉及當下社會的生活。在曹文軒心中,過往的生活一直沒有貶值。「過去的生活和現在的生活沒有等級的區別,沒有理由說現在的生活比過去的生活更有價值。」若問現今的孩子能否讀懂過去年代的生活,曹文軒自信地說:「我聽好多家長跟我反饋,他們的孩子看《青銅葵花》看得淚汪汪的。」他同時提出更深層的原因,「我們應看到一個基本前提,就是基本人性沒有變;這就是為什麼今天的人們還能讀《紅樓夢》,還能欣賞魯迅作品的原因。」

文學的質地

曹文軒汲取了諸多經典作家的文字絕技:魯迅文字的精緻、廢名文字的樸拙、沈從文文字的樸訥、蕭紅文字的恣肆、汪曾祺文字的散淡、契訶夫文字的洗練、浦甯文字的優美、屠格涅夫文字的潔淨、托爾斯泰文字的大氣磅礡、紫式部文字的纖細委婉、清少納言文字的感傷、川端康成文字的淒美,等等。這些各具風格的文字,經過曹文軒個人化的轉換,最終成了曹文軒文學世界中高貴氣與古典美相雜糅的文字經脈。

談到自己的創作歷程中受到哪些作家的影響時,曹文軒說:「現在,在我的作品中可能已經看不到魯迅留下的痕跡了。能看出來的更多是,有一點點沈從文的東西,有一點點川端康成的東西。其實對我影響最大的作家還是魯迅。因為小時候我沒有什麼書好看,我看到最好的書就是魯迅的作品。當然我在今天創作時,由于各種因素影響不能明顯得看到魯迅的痕跡,但他一直作為一個巨大有力的身影矗立在我作品的背後。」曹文軒覺得,雖然他的作品優美,但是作品裏的憂傷,以及對自然風光的在意、語言的講究等,都和魯迅有關。「我們的差別是,魯迅用冷峻的眼光打量的是社會陰暗、人性的冷酷;而我以我的方式描繪更多的是光明與鮮亮,這個跟時代有關係,也和我的成長有關」。 

「魯迅給我的影響不僅僅是精神的,同時給我對文學以及對藝術性的一些理解,甚至我從魯迅那裏學到了一些小說的寫作技法。比如魯迅的白描功夫非常好,如果說我的作品在寫作技法上有什麼特點的話,那麼我也是比較喜歡或者說擅長白描的」。

知識分子就是人

曹文軒的下一個寫作計畫是「關於知識份子的長篇小說」。他說在現代中國,「還沒看到一本像樣的知識份子長篇小說」。究竟知識分子是什麼?某天凌晨四點,他突然悟出知識份子的小說要怎麼寫,「祕訣是不要把知識份子當知識份子,他就是一個人,跟農民、清潔工一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