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傳統市場,買了一把山蔬,本來沒有什麼特別,但因為用草繩捆綁,把這俗名「角菜」,顏色墨綠的野菜,頓時點綴得像一件藝術品,教人愛不釋手。
在貧窮困頓的年代,民眾「窮則變,變則通」,各個成了「創作高手」,草繩綁菜並不少見,不過大多用稻草、芒草、鹹草,後來又有了麻繩、塑膠繩、橡皮筋,現在超商則大多用塑膠袋取代,既沒有美感,又不符環保原則。
其實早年大多廢物利用,包豬肉、包魚通常用姑婆葉、芋葉、荷葉、竹葉、月桃葉,後來看報的人多了,舊報紙多,改用報紙包魚包肉,但因容易沾黏,很不討好。
有了塑膠袋之後,價廉耐用,生熟冷熱,幾乎都用塑膠袋裝。塑膠袋浪費資源,又汙染地球,非常不環保,但取得容易、價格低,市場買賣依賴至深,大家早已忘了著繩綁魚、芋葉包肉的日子,偶爾看到,驚艷不已。
有一度環保團體提倡環保袋,幾乎人手一袋,曾幾何時,環保袋已少見,只見購物的人大小塑膠袋,層層疊疊,一袋又一袋,實在不環保。
節能減碳喊得喧天價響,也迫如燃眉,減少塑膠袋不應只是喊口號,舉手做環保,還是少用塑膠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