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宜直線鐵路因台鐵北迴線迂迴行車時間過長,所提出的截彎取直方案,三年前被環保署環評判定不宜興建;如今因北宜高速公路壅塞,而有敗部復活之議。
北宜直鐵倡議已久,在行政院前院長游錫任內,交通部計畫以BOT方式興建,最初設計與北宜高速公路類似,以長隧道方式穿越坪林鄉、石碇鄉山區(雪山山脈)。但由於北宜高施工後地質災難不斷,北宜直鐵仍將經過環境敏感地帶及影響水源保護區,遭到環保團體強烈抨擊。
宜蘭催生北宜直鐵聲浪不斷,如今政策大轉彎,雖可能因此滿足部分交通需求,但三年前被否定的北宜直鐵,在條件未改變情形下宣布興建,政府必須有堅強的理由。
台灣屬於菲律賓歐亞板塊,斷層多、地震頻仍,北宜直線鐵路若要重新啟動,路線就得重新規畫,與前案路徑重疊部分也不能違反當初駁回的理由。
成本效應也是受質疑處。北宜直鐵經費高達五百八十億元,外界批評在政府財政艱困下,要再闢建一條難度極高的鐵路,是沒把錢花在刀口上。事實上,連交通部長毛治國都傷腦筋表示,不知道經費要從那裡來。
為了改善東部鐵路運輸,交通部已花了四、五百億元,進行北迴鐵路雙軌及電氣化工程,近年來也購買適應北迴彎道的太魯閣號傾斜式列車,將北宜八十六分鐘的車程縮短至六十分鐘。但北宜高快速便捷,仍搶走不少台鐵乘客,鐵路宜蘭線的運輸量下滑與班次太少、購票困難與服務品質低亦有關,以致無法發揮預期效應。要解決北宜高塞車,應從管理面下手,除了提供充分轉乘資訊外,亦可採行差別費率、特定時段高乘載、大客車專用道等,讓開小客車的人付出較高代價,並把這筆費用拿來改善轉乘接駁、落實無縫接軌。
對宜蘭多數民眾來說,北宜直鐵有其必要性,除了便利交通,一次運輸量超過百輛自小客車,符合節能減碳原則。此外,目前鐵路運輸敵不過北宜高,如開闢直線鐵路,台北到宜蘭可節省一小時時間,將是改善東部鐵路營運的強心針。另一個急迫性在於,直線鐵路興建時程要十年,但北宜高預估在民國一○五年完全飽和,北宜直鐵若要興建就得加快腳步,否則北宜高將寸步難行。
北宜直鐵有交通需要,也有破壞環境等缺點。政府財政困難,一個開發案多達幾百億,不能浪擲經費,一定要針對地質生態、經濟效益做專業的審慎評估,採取最經濟、有效率的計畫執行。尤其關鍵的是,重大工程不能有人定勝天想法,否則遭破壞的環境可能需千萬年才能回復,不知要遺害多少代子孫。是否興建宜慎重將事,切勿如學術界流行的一句:「只是從一個錯誤跳到另一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