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文藝復興光圈中

阡陌/文‧攝影 |2009.07.18
808觀看次
字級

義大利的浪漫,處處交織著文藝復興的光芒,翡冷翠、西恩那、聖吉米尼阿諾、比薩、帕度瓦等城鎮,鑲嵌在義大利中、北部,隨時閃爍著充滿人類文明登峰造極的熠熠光輝。

前幾年六月,陪同外子參加在義大利波隆那舉行的醫學會議,順便延伸出一段美麗的旅程。今年六月,再一次遊訪翡冷翠,竟有著老友重逢般的親切和溫馨。

清晨,一般遊客仍在睡夢中,我倆已盤桓於百花教堂前,闊綽地享受難得的清靜與優閒。大教堂紅色的圓頂建築,以及四方形拔地而起的喬托塔,高聳在城中心,是翡冷翠的美麗地標,彰顯出梅迪奇家族的財力,更閃耀著那一代建築大師的智慧與才華。從烏菲茲美術館出來,滿腦子裡,更交織著文藝復興大師們的圖像和色彩。

住在帕度瓦的醫師麥可夫婦,開車前來翡冷翠,載我們馳騁在托斯卡尼平原上。一路上,只見葡萄園和橄欖樹,綿延不絕直到天際。啊,好一片豐饒的平原!葡萄釀成酒,橄欖榨出油,為這片土地創造了豐厚的財富,更孕育出輝煌燦爛的文藝復興文化。

翡冷翠─文藝復興的搖籃

翡冷翠可說是文藝復興的重鎮,英譯名字叫佛羅倫斯,中國詩人徐志摩,則以義大利文發音(Firenze)譯成翡冷翠。為了這顆晶冷的翡翠,我與外子懷著朝聖般的心情,兩度前來探訪。

站在百花教堂卵圓形的八角圓頂外,俯瞰整個翡冷翠,城景盡收眼底。

石塊與雕像皆藝術

遠處,聖米里亞托教堂靜靜地屹立山頂。白綠相間的大理石塊,拼疊出浪漫又莊嚴的幾何圖案。西斜的陽光下,二樓中央的聖像畫,閃爍著輝煌金光。整座教堂是一尊精緻的藝術品,與山下美麗的城市遙相輝映。猶記得,向晚時分,與它初照面的那一刻,竟有著似曾相識的悸動和喜悅,渾然忘了一路跋涉的疲累與燥熱。

一尊放大的《大衛》雕像,巍然聳立在米開朗基羅廣場中央,雕像一雙充滿智慧的眼神,穿透時空,深情地守護著山腳下的一景一物。

烏菲茲的美 撼心靈

嫵媚的阿諾河,或呢喃,或低吟,日夜不停息。

河畔一棟ㄇ形建築,是烏菲茲美術館。在館裡,我們遁入時光隧道,與波提且利、達文西和拉斐爾等文藝復興前後期的大師們,進行一場心靈的交會。站在波提切利的《春》前面,春神芙羅拉全身披戴花朵,婷婷玉立在百花齊放的大地上,散發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歡愉氛圍。

造形奇特的維奇歐橋上,櫥窗裡的金雕銀琢,散發出誘人光芒,引得遊人愛不釋手。

梅迪奇家族收藏豐

阿諾河對岸的碧提宮,宏偉壯麗的建築裡展示著梅迪奇家族的豐富收藏,有拉斐爾和丁多列多等義大利大師的作品及珍貴畫作,陳列在豪華的展場裡,流連其中,往往令人忘了身在何處。宮後方的波波利花園,清涼寧靜,我們並肩在濃蔭下小憩,將欣賞過的藝術品,一一沉澱在心田裡。

莊嚴的梅迪奇教堂裡,安眠著創建翡冷翠的幾代家族。而米開朗基羅所雕的《晝與夜》、《黎明與黃昏》兩座雕像,更傳頌著貴族豪門和藝術家之間,相知相惜的感人遇合。

美麗古城 詩人泉源

繁忙的中央車站,我們曾在那廣場前搭乘七路公車,穿過曲折炎熱的街道,去到山頂的斐耶索,享受難得的清幽與涼爽。

但丁的故居,隱身在附近巷弄裡。美麗的翡冷翠,給予詩人源源不絕的靈感,而詩人更以精萃的詩文,回饋古城,使她益添豐華。那一夜,漫步小橋邊,彷彿瞥見但丁與貝德麗彩,相遇在維奇歐橋上的款款儷影。

居民與大師 共徘徊

外觀樸實的學院美術館裡,典藏著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原作,以及他的一群其他雕像作品。大師的一刀一斧,展現出強勁的力之美。《大衛》是翡冷翠的靈魂,人們把真跡典藏在館裡,而在市政廳前放了一個分身,在米開朗基羅廣場又聳立一座更大的仿作。於是,《大衛》融入了翡冷翠的空氣中,與居民共度晨昏,共享日月。而遠來的遊客,在短短的旅程中,總也有幸與《大衛》共徘徊。

閃閃生輝的施洗禮拜堂,因為有吉伯特銅雕的《天堂之門》,而更顯得尊貴榮耀。遊客摩肩接踵,睜大眼睛,解讀著門上一塊一塊的聖經故事。

處處皆是曠世巨作

還有,近在眼前,那巍峨聳立的喬托塔,白綠相間的特殊造型方形高塔,那麼雄偉,那麼華麗,卻又那麼精緻。

喬托塔、施洗堂和百花教堂,三者凝聚在一塊,成為翡冷翠怦怦然跳動不息的心臟。

這裡一尊,那裡一棟的絕世巨作,則錯落有致地,安置在山巔、在水湄、在平地,雕琢成一座璀璨典雅的城市。

走筆至此,已然辭窮。只能從肺腑深處,發出一聲長長的讚嘆:噢,翡冷翠!

比薩─斜塔風韻

隔天日正當中時分,來到比薩。這個城市因為政治與經濟的穩定而建立了自己的文化特質,它的建築大量運用圓拱、長柱及迴廊等羅馬式元素,形成獨樹一格的「比薩風」。神蹟廣場上的建築群,就是最好的詮釋。

被列入世界八大奇景之一的比薩斜塔,此時被粗條鋼筋,攔腰綁住,為的是防止它日益傾斜。幸好,當地居民和各地學者四處呼籲,極力搶救,加上有關單位的努力,斜塔終於不再繼續傾斜,並且在二○○一年十月重新開放。相對於它的傾頹,旁邊的主教堂,更顯華麗莊嚴。

感謝麥可堅持繞道一遊,讓我見識到「比薩風」建築的特色,和斜塔的遲暮風韻。

西恩那─巧遇帕里歐祭

西恩那的美,在微微斜坡上,狹長的深巷裡。巷弄間,不時會出現雙層拱門,把長長的街巷,襯托得益見神秘。

拜訪當地時,家家戶戶的門牆上插著旗幟,貝殼廣場的四周,工人忙著搭建看台,這一切,都是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帕里歐祭(Palio又稱賽馬會)。

為了紀念聖母瑪利亞,這個發源於中世紀的活動,成為西恩那的最大盛會。每年七月二日和八月十六日,來自十個教區的騎士齊聚在貝殼廣場,騎上無鞍馬匹繞著廣場奔跑,這項比賽僅僅九十秒便一決勝負,氣氛緊張又刺激,勝利者的獎品是一面絲質錦旗。賽會期間還有傳統活動和化裝遊行,彷彿是一場嘉年華會。

宗教遊行開眼界

六月三十日夜晚,我們有幸欣賞到古裝遊行。從餐廳出來,沿著街巷散步之際,忽然牆上的擴音器響起柔和的聖樂聲,不遠處隱隱出現一隊身著中世紀服裝的隊伍,由一隊神職人員領頭,手上舉著蠟燭,兩旁有一列身強力壯的青年執掌大旗,捍衛著大隊行進。

神職人員後面排了長列信眾,尾端還有一些臨時加入的未著古裝的民眾,冗長的隊伍,靜靜地隨著聖歌緩緩前行,莊嚴安詳的氛圍,彷彿置身在中古世紀裡。不知過了多久,隊伍終於過去了。

「太神奇了,以前只在報章上讀過介紹,沒想到今晚能親眼看見這樣的宗教遊行。」麥可讚嘆說

主教堂比美翡冷翠

西恩那主教堂的建築融合了羅馬和哥德的風格,外牆與內部的柱子,一律以黑白條紋相間的大理石砌成,獨特而顯目。它的規模和特性,堪與翡冷翠的大教堂媲美。

市政大廈內的市立博物館,陳列著西恩那畫派的壁畫;主會議廳中有一系列羅倫傑提所繪的世界地圖濕壁畫,和馬提尼的《佛萊諾的守護者》。西恩那天主堂裡有一件杜契奧的祭壇畫《莊嚴》,聖母的臉龐流露出包容與安詳,這幅畫不僅是西恩那市的一大宗教成就,也是藝術史上的一件偉大作品。

西恩那坐擁財富

西恩那位居托斯卡尼的中心,歷代領主又深諳經商之道,因此當地累積了豐厚的財富,西元一四七二年,更設立了世界第一家銀行Monte di Paski,目前是義大利三大銀行之一。

當晚,麥可夫婦請我們到當地一個歷史悠久的餐廳用餐,柔和的燈光配上典雅的擺設,散發著文藝復興的氛圍。老闆推薦了一瓶當地出名的紅酒,接著開始點菜。「這家的料理非常有名,材料都是托斯卡尼平原生產的農產品。」麥可介紹著,令我們充滿期待。

托斯卡尼啖美食

不多久,侍者端來一大盤野菇寬麵,淡綠的麵條間點綴著片片深褐色的牛肝蕈,香氣四溢,挑起一撮送入口中,麵條滑嫩、野菇香濃,引得味蕾在舌尖歡躍。

丁骨牛排端上來,哇!盤子占去了一半桌面,天下竟有這麼大的牛排,看了都有壓力!

「兩個人大概可以吃完,加油!」麥可笑說。這是產自齊亞納谷地的特種牛肉,抹上一點橄欖油和胡椒,在柴火上烤成的道地托斯卡尼牛排,鮮嫩的肉質,佐以甘醇的紅酒,加上之前的野菇麵,啊,托斯卡尼平原的豐饒滋味,正緩緩流淌在五臟六腑間。

帕度瓦─文風淳厚的古城

這天,麥可帶領我們參觀帕度瓦大學,這所大學創立於西元一二二二年,建築古色古香,典雅中散發出濃郁的學術氣息。

創立「地圓說」的伽利略,曾在此授課;《神曲》的作者但丁,以及詩人佩托拉克,則曾經就學於這所大學。這些大師的智慧結晶,成就了帕度瓦人文藝術的內涵。

六月是畢業的季節,校門牆壁上,張貼著許多畢業生的漫畫,誇張詼諧的手法,令人莞爾。

祝福畢業傳統優

校內廣場上,巧遇一位畢業生被親友修理的精彩畫面,十來位親友站成兩排,面對面用一隻手搭起山洞,另一手拿著樹枝,畢業生鑽過山洞時,親友便紛紛用樹枝鞭打他,一邊還說些祝福的話。

只見被打的,尖聲怪叫,打人的,開懷大樂,旁觀的人,則哈哈大笑。麥可沉浸在那遊戲中,過了半餉才笑著解釋說,那是大學裡的「優良」傳統,他也曾經這樣被整過。

出得校門,看見一位女孩直挺挺地站在石墩上,只穿內衣褲,任由兩位朋友在身上塗抹顏料。咖啡色的塗料抹得滿頭滿臉,大功告成後,創作者得意地拍照存證,被創作者則像一尊雕像,直立在那裡,不知還要站多久,才能被解放。呵,這個歷史悠久的美麗大學,「優良傳統」還真不少呢!

不可思議解剖室

帕度瓦大學裡,有一座不可思議的解剖室,麥可說一定要進去參觀。適逢午休時間,麥可跑去找管理員,說盡好話,央求他讓遠道而來的我們,參觀這處著名的解剖室。

當小小的木門被打開的剎那,呈現在眼前的,竟是比劇院更精緻的一個空間。啊!這真的是刀光血影的解剖室嗎?

一圈一圈的木雕圍欄,以同心圓層層往上擴展,而圓心的地上,就是當初擺置解剖台的地方。教授站在解剖台邊,示範講解,上方則站滿一圈圈見習的學生,居高臨下,能夠一目了然地觀察整個解剖過程。

藝術與醫學相遇

解剖室,給人的印象大都是陰森、冰冷,而義大利這個民族,卻將藝術與醫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座如此精緻、溫暖的解剖教室。

木質的地板和欄杆,散發著溫潤和諧的氣氛,而每一根欄杆上的精雕細琢,更洋溢著濃郁的藝術氛圍。

就在那一刻,恍然頓悟,藝術既然是無所不在的,當然也可以融入醫學之中。在刀光血影的解剖台背後,需要一股濃厚的人文藝術做後盾,也許這就是當初設計這座解剖室的大師,所秉持的理念吧!

醫術應兼具人文

今日,醫院被稱作「白色巨塔」,開刀房裡盡是冷冰冰的刀剪和儀器,然而,治療的對象,卻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身軀。因此,一位醫者除了高明的醫術,還須具備高超的醫德,和豐厚的人文素養,才能培養出更多有仁心的醫者。

如今,這間解剖室,雖然已從醫學的領域功成身退。然而,卻像一朵奇葩,綻放在藝術的花園裡,依然吐露芬芳。

大師揮灑夠氣派

從帕度瓦大學出來,走向附近的「市立隱士博物館」,在裡面的一座祭堂裡,欣賞到文藝復興繪畫之父─喬托在十四世紀初所做的一系列耶穌生平的壁畫,大師揮灑豔麗的色彩,將小小的禮拜堂,烘托得氣派非凡。

麥可的太太提香娜專攻古蹟建築,用她有限的英文詳細解說,遇到無法表達時,便透過麥可當翻譯,她的專業,使我們對這些閃亮的城鎮有更深入的認識。

三天行程裡,麥可夫婦的親切陪伴,豐饒的托斯卡尼平原,美麗的中世紀城鎮,這一切機緣,成就我們完成這一趟豐富的文藝復興之旅。

與世無爭訪農莊

最後,麥可夫婦帶我們去拜訪酒莊,順便到小鎮品嘗道地的義大利風味餐。

傍晚時分,托斯卡尼的陽光仍然熱情地,灑在微波起伏的平原上。綿綿亙亙的葡萄園,迤邐似無盡頭;繁茂的橄欖葉,迎風翻揚,銀白閃閃;蒼翠的絲柏,成排挺立路邊,守護著過往車輛。零零落落的農莊,點綴在豐饒的原野中,透著與世無爭的閒適與安詳。

車,奔馳在綠野間,久久不見其他車蹤人影。麥可一路詳細地介紹這片生養他的土地,言語間流露出感恩與驕傲。

迷途問路相見歡

一車四人,沉浸在溫柔青翠的大地中,開心地聊著,漸漸地,麥可發現迷路了。在小路間繞來轉去,總覺不對勁。

好不容易,看見一對夫婦從葡萄園收工出來。麥可停車問路,農夫彎腰向車窗內,嘰哩呱啦說了一頓,惹得麥可夫婦大笑不已。一旁的農婦也湊過來,又是一陣嘰呱歡笑,那場面,就像好友意外相逢,熱絡開心極了。我和外子雖然聽不懂他們在聊些什麼,但感染了那股歡樂,也跟著哈哈大笑。

道過謝,正啟動車,農夫又過來拍拍車窗,殷殷交代一番。

一場問路,問的人興高采烈,被問的人則歡天喜地。道別時,又像多年老友般,頻頻揮手說再見。

就是要羅曼蒂克

車子折入葡萄園區,赫然發現每一行的起頭,都種著一叢玫瑰樹,嬌艷的玫瑰花在風中搖曳,給一片翠綠的葡萄園增添了幾許視覺上的美麗。問麥可,是有什麼特殊的風俗意義嗎?

麥可一臉正經回答:「有,就是羅曼蒂克。」車內爆出大笑聲。噢,好個羅曼蒂克。這種浪漫情事,也只有義大利這個民族,才做得出來吧!

後來才知道,原來在葡萄園種植玫瑰是有其特殊用意的。玫瑰對葡萄生長的氣候和病菌格外敏感,只要玫瑰一生病,農夫便知道該如何對症下藥,搶救葡萄園囉。所以,玫瑰不只是羅曼蒂克,更是葡萄園的守護神呢!

石牆上的守護神

旅行在義大利的時候,喜歡早起,漫遊街頭巷尾,仰頭尋找牆上的神像。

有時候是聖母瑪利亞,或是懷抱聖嬰圖,或是飄然升天像。有些地方則是耶穌基督,或是被釘十字架圖,或是頭戴荊棘的半身像。麥可說:「這是我們的守護神」。

當下,腦中想起童年時期,村頭莊尾的土地公像。原來,神明以不同的圖像,顯現給各地的民族,以便人們親近祂,從祂那裡得著安慰與力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