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教學用字艱深 引起立委關切

謝麗美(北縣樹林/環保志工) |2006.04.08
714觀看次
字級

媒體報導,有立委認為國小母語教學用字艱深,音標複雜,連母親都不會教,而向教育部長提出質詢。筆者認為,無論學閩南語、客家話、原住民語,與其爭辯用詞用字標準、音標系統…等,而坐失指導兒童快樂學母語之黃金時間,不如設法營造初學者天天接觸這些語言之機會,方能事半功倍。

以學習客家話而言,可由學唱客家歌開始,蓋由客家歌之歌詞可衍生許多客家話的詞彙,再由詞彙串聯成整句客家話,可讓初學者在沒有壓力情形下快樂又自然學習。所以,位於客家庄的鄉鎮市公所可以發揮創意,讓環保車沿途增播客家歌,當民眾(包含兒童)聽到客家音樂拿出垃圾來倒時,可以讓民眾在倒垃圾時也學到客家歌,除可傳承客家話並循序扶植音樂文化產業外,對環保而言,尚有以下優點:

一、增加民眾環保教育:目前之環保車僅提供倒垃圾功能,如能增播客家歌(可試行採用著作權已成公有財之客家小調,無須增加經費。)並將歌詞改寫,可達到環保教育之功能。例如:客家小調「桃花開」之歌詞可改為:「環保車來,阿妹等阿哥。阿妹看哥,望有兩三項。一望阿哥,減少那垃圾。二望阿哥,回收那資源。哥正哥。三望阿哥預防登革熱伊呀得呦。」,如此不斷重複播放,當民眾聽到自己家鄉的歌,心中燃起愛護鄉土之熱情,自然而然落實垃圾減量、資源回收、防治登革熱。

二、讓民眾參與環保事務:環保車所增加播放的客家歌,每年可徵求民眾票選,所須創新的歌詞(與環保教育有關),也可廣徵民眾填詞,此可提供民眾參與環保事務途徑,讓環保事務與當地民力結合,維護家鄉美麗環境。

三、重建環保清潔車新形象:目前環保清潔車所播放之音樂自一九四五年迄今已六十年,讓人沒有新鮮感,而車身顏色及圖案單調也失去親和力。如能在既有播放之音樂上,增播客家歌,並配合環保志工彩繪車身使之具有當地文化或產業特色,可塑造環保清潔車「聲」、「影」、「情感」上的親和力與建立優良新形象。

當前,部分環保車有播放英文,以增加民眾學習英文機會者,也有播放閩南語「酒矸倘麥瞴」資源回收歌曲者。因此,在客家庄的環保車增播英文歌、客家歌等,使環保與多元文化創意結合,促進環保與多元文化之雙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