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斯坦16公尺大臥佛 拉斯那亞‧薩雷格出土47年 現藏冬宮博物館
【人間社記者觀琨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目前在中亞進行重要佛教遺址保護工作,包括協助吉爾吉斯斯坦向俄羅斯追討一九六二年考古挖掘佛教遺址時,出土的十六公尺大臥佛。
吉國原本希望保護伊斯蘭教遺址,但聯合國以「文化、宗教多樣性可帶動區域和平」為宗旨,提出以佛教遺址(克拉斯那亞‧薩雷格)、伊斯蘭教聖塔遺址(布拉拿)、基督教教堂遺址(阿克別希姆)作為絲路遺址保護工程。
佛教遺址克拉斯那亞‧薩雷格是建於西元八至九世紀的古城,近七十年前被發現,是當時天山山麓附近發現的第一個佛教遺址,留存有多處珍貴的佛教寺廟,梵文、中文等記載的碑文,極具歷史價值。
一九六二年,考古挖掘第二個佛教遺址時,出土長達十六公尺的臥佛,及精美佛教藝術品,其中大部分現收藏於吉爾吉斯國立博物館及俄文大學考古研究所,但十六公尺大臥佛卻在當年直接上繳蘇聯列寧格勒冬宮博物館,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吉國政府正積極向俄羅斯追討中。
吉爾吉斯斯坦位於中國、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之間,人口有百分之七十五信奉伊斯蘭教,百分之二十東正教及天主教。
吉國大部分為天山山脈包圍,觀光資源豐富,極有潛力成為「中亞的瑞士」。絲綢之路東起中國西安,經河西走廊、天山山脈,進入中亞吉爾吉斯斯坦。
楚河谷地東起自度假勝地伊塞克湖,西至首都比什凱克,有諸多商貿與伊斯蘭教、佛教,以及基督教文化的聚落遺址。
天山山脈北麓的伊塞克湖,是世界第二大高山湖,是唐玄奘大師取經西行途經之地,附近留存有古老的岩畫。
從伊塞克湖到距離首都比什凱克,約六十公里的托克馬克古代突厥遺址,有千年布蘭那塔。此地是唐朝安西都護府的碎葉城,唐朝詩人李白的出生地。
一九八二年,當地出土的漢文碑銘,證實阿克別希姆遺址是碎葉城,也就是玄奘大師到過的素葉水城。
楚河河谷的絲路文化遺址,配合高山自然的美景,具有發展宗教文化旅遊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