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陳水扁總統昨天接見「美國福爾摩沙基金會」親善大使時,重申中華民國四階段論,即中華民國在大陸、中華民國到台灣、中華民國在台灣,到了今天,則是中華民國是台灣,所以他才會使用「中華民國(台灣)」,因為必須要釐清、確認其間的區隔,否則未來不知如何教育下一代。
陳總統表示,身為台灣領袖,願以中華台北名義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雖然不滿意,但希望暫時用這個名義參加。他說,台灣外交處境艱困,若要走出去,難道能用自己喜歡名字?因此,他明確提出「中華民國四個不同演進階段」,重申「國家主權與台灣前途三段論」,詳細闡述台灣政府基本思維。
他具體闡述中華民國四個不同演進階段: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在中國大陸成立;一九四九年之前,中華民國與台灣沒有任何關係;一九四九年以後,「中華民國到台灣」;前總統李登輝時代,「中華民國在台灣」;二○○○年政黨輪替後,「中華民國是台灣」。他重申,「國家主權與台灣前途的三段論」,「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國家主權屬於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台灣前途任何改變,只有兩千三百萬的台灣人民才有權決定」。
針對陳總統的中華民國四階段論,國民黨發言人張榮恭批評是躲在中華民國安全傘下玩台獨的危險動作。他指出,陳總統口口聲聲表示,任內做不到台獨,但台獨仍是扁心中不變的理念。
台灣團結聯盟立法院黨團則表示,與其花費心思闡述糾纏不清的中華民國、台灣的關係,不如尋求全民共識,「只有制憲正名才能確認台灣主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