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閎綜合外電報導】中國新疆省吉木薩縣北庭西大寺簡易棚拆除工作,已於六月底順利完成,現在展開進一步挖掘並對外公開展示各洞窟壁畫及佛像。
一九七○年代末期被發現的北庭西大寺遺址,經由中國考古專家進行發掘,出土一批珍貴文物後便採取回填保護措施,用紅磚、鋼筋等材料在遺址周邊修建簡易保護棚,防止坍塌等意外。
位於吉木薩爾縣北庭鎮的北庭西大寺,是唐、宋、元時期的一座佛寺遺址,不僅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北庭故城遺址附屬建築之一。縣文物部門工作人員說,目前知道的西大寺裡外全是泥塑,極易碎,大殿被土掩埋,極難挖掘,必須有詳盡的方案才能進行。
在西大寺的壁畫中,現存有亦都護(高昌國王)、長史、公主之像,屬高昌回鶻的皇家寺院。殿窟內存有佛、菩薩、羅漢、天王等塑像,壁畫主要表現千佛、菩薩、護法的故事,以及供養比丘和供養人像,題記有回鶻文及漢文,成為研究維吾爾族的古代宗教、文化、建築技術等珍貴實物史料。
北庭故城曾經雄峙於天山北麓六百年,在十四世紀中期開始衰落,毀於十五世紀前期的戰火中。現僅留存殘垣斷壁,但官署和街市依稀可見,城中曾出土唐代銅獅和玉石鎮紙等大批文物。
從兩年前開始,中國國家文物局就投資二千三百多萬元人民幣(約台幣一億餘元),對北庭西大寺實施第二次保護和挖掘工程;去年完成了長近百公尺、寬六十五公尺、高二十四公尺的保護大棚和文物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