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由國科會、環保署委託,國立中央大學與英國劍橋大學合作,安裝在長榮海運長巨輪的「太平洋氣體溫室效應觀測計畫」,昨天完成海上觀測首航,也是世界首次蒐集海洋邊界資料的海上觀測平台。
歐美年前已展開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計畫,主要以空中觀測為主,「太平洋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計畫」去年六月二十二日從高雄出發,經廈門港、香港港、鹽田港、上海港、寧波港,昨天抵達台北港,取得此航線海域上的二氧化碳濃度數據,也是世界第一次取得太平洋海域的二氧化碳濃度資料,長榮海運將提供三年的觀測協助。
計畫主持人中央大學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王國英表示,年底前將在長榮海運三艘國際貨櫃輪上,進行太平洋至印度洋,及太平洋至大西洋的經常性觀測,蒐集主要海洋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變化。
此外,王國英指出,太平洋觀測計畫的另一重點,為結合福爾摩沙衛星三號的全球水汽觀測資料;空中觀測平台則由中華航空提供十架以上波音飛機,明年八月開始從空中觀測二氧化碳濃度,可望成為亞洲首度以飛機觀測溫室效應氣體變化的創舉。
他表示,該計畫將建造全球最大的空中和海上溫室效應氣體觀測平台,可了解未來十至二十年在太平洋地區的溫室效應氣體濃度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