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清明節,但很多人並不祭拜祖先,卻以豐盛供品祭拜寵物,讓人啼笑皆非。
清明節是慎終追遠祭拜祖先的日子,早年清明祭祖是個大日子,不但整個宗族都要備祭品與會,遊子也要趕回家鄉,重要性不亞於農曆年。但如今台灣受西化影響(特別是年輕人),對傳統節日愈來愈淡薄,反而對西洋節日愈來愈重視,但所謂「食水拜源頭,食果子拜樹頭」,人不能忘本,清明祭祖有緬懷先人、追念源頭的意義。
有人不祭拜祖先,卻祭拜寵物,可以解釋的理由是現在人與人關係疏離,包括自己的長輩、親戚、家人,內心寂寞,只好寄情寵物,把寵物「人格化」,因此有寵物比人還好命,吃香喝辣、穿金戴銀,擦趾甲、紮辮子、洗貴妃澡,還有狗旅館、狗澡堂,專屬美髮造型師、專用鑽石項圈,一次花費要成千上萬;有人父母病了不管,寵物生病不管三更半夜都趕緊送醫,而看一次狗醫師比健保還貴,讓人有「人不如狗」之嘆。
也許有人會說,清明祭祖是老習俗,祭拜寵物是社會進展的現象,不必大驚小怪,何況愛護動物也是進步的觀念。但不要忘了社會是以人為本,天地君親師一直是維繫人倫的重要觀念,也是人與人互動的準繩,如果忽略了人際禮儀,卻把動物寵上天,是不正常的現象,若有一天你也不如寵物,到時候可別怨「天無照甲子,人無照情理」,更不要感嘆時代變了,人倫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