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年輕一代相處,總不忘記提醒自己的身分是長輩,說話及行為在有意無意間倚老賣老,以為靠此可贏得孩子的尊敬和畏懼。
這是一種病,既笨又傻地將自己和孩子的關係建立在「我高你低,我是你非」的不平衡點上,時間一長,孩子和家長的距離越來越疏遠,結果是引發益加嚴重的代溝,代價不可謂不可。
看過一篇網路上的文章,有個老師問學生,父親在你心中的印象怎麼樣?一個學生說:「司機,每天負責載我上課下課」;另一個則說父親是:「提款機,需要錢的時候就找他」;還有一個說爸爸是「標本,偶爾翻出來看一看」。最有趣的那個學生,想象力特豐富,他說他有一個「醉生夢死」的爸爸。因為平日他看見父親,若不是喝得醉醺醺,就是睡得昏沈沈,從沒機會看過醒著的爸爸。
閱讀過後,覺得真好笑,也覺得有些笑不出來。
記得該文中,有個父親因手機故障,臨時跟兒子借用。當父親將手機還給兒子時,問兒子為何沒有把父親的手機號碼存檔,兒子說:「有呀!」為了證明是事實,兒子打開手機電話存檔給父親看。父親一看,兒子給父親的代號是「老頑固」。
這不是笑話。這點醒所有的父親,不要做年輕孩子討厭的老頑固的現代啟示錄。老頑固是時間塑成的,並非一朝一夕造就。在時間的長河裏,父母和孩子有機會在一起的歲月並不長,最多不過廿年。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孩子看見思想開明,並願意給孩子多一點時間陪伴的父母,孩子方可明確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疼愛和關懷。
為了孩子,請你趕快自我成長,和孩子共同在這個時代裏生活,並真心誠懇地學習,做孩子身邊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