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書記載,隋煬帝對佛教篤信不移,得知靜琬法師刻經一事後,賜予舍利以為表彰。因當時戰事頻頻,靜琬法師深怕舍利遭劫,而將舍利供奉雷音洞中。千年後的明朝萬歷二十年(一五九二年)五月十二日,達觀法師到雲居寺,率侍者整理雷音洞時,發生了「光燦岩壑,風雷動地」的異象。他在墊平洞中拜石時發現下有地穴,穴中藏有石函,內有隋大業十二年埋下的佛舍利三枚。佛寶出世,轟動朝野,慈聖太后下旨將舍利迎入宮中,供養三日後重新供奉雷音洞。
一九八一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羅炤,在石經山施茶亭遺址明代的碑文中,發現雷音洞在明代出土過佛舍利。十一月二十六日,原房山縣雲居寺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員在清理石經山雷音洞地面時,在拜石發現了明代庋藏佛舍利石函。把石函運到雲居寺之後,打開依次是隋青石函、明漢白玉函、隋銀函、羊脂玉函,在羊脂玉函裡發現了兩枚狀如紅色粟米的佛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