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七年的「九九乘法表」宣告重現江湖,將與建構式數學並進教學。然而,無論教改政策轉到什麼方向,數學是許多學生永遠的恐懼!背不完的公式、眼花撩亂的解題過程、數不清的幾元幾次方程式,對學生而言,數學總是難以接近。
在節目中,被學生譽為「數學女王」的內湖國中數學老師林靜宜,曾讓國小時數學不及格的學生,上國中卻考到九十幾分。
二十七年數學教學經驗的江翠數理資優班老師陳彩鳳,以及本身數學系畢業的家長協會理事長包崇敏,都提供了許多學好數學的方法,讓孩子不再看到數學頭就發昏:
一、融入生活「放感情」學數學:很多孩子數學不好,多半是被心急的家長嚇到,補習補到怕!要如何讓孩子不排斥數學呢?
林靜宜老師舉一位家裡開漫畫書店的學生為例,三角形三內角加總一百八十度,這個孩子始終不會算,但是當角度換成錢,一百八十元租三本漫畫書,一本九十元,另一本六十元,第三本是多少錢,這個孩子竟然馬上就算出來了,觸類旁通的結果,大大提升孩子對數學的好感度!所以將加減乘除變有趣,「生活應用」其實就是一堂最好的數學課。
二、「加強國文」了解題意數學有解:很多學生放棄數學,第一步就是因為看不懂應用題目,不知如何下手解題!沒有國語文基礎,就像馬步踏不穩,數學題目的理解也連帶受影響,所以平常可以讓孩子多閱讀,養成看名人傳記、文學讀物的習慣。
三、做例題不如「舉例」與「鼓勵」:專家以家中腦性痲痺子女學數學為例,孩子從有學習障礙到高中數學考一百分,還當上數學小老師的辦法,就是「鼓勵」,讓孩子產生學習信心!用圖解的方式,讓孩子明了錯誤之處,例如幾何題目可以畫出或做出圓錐模型做講解,能讓孩子更易懂。另外,不要給孩子太大打擊或是強迫孩子做例題,與其公式化不求甚解的反覆解題,不如讓孩子花時間理解題目,學到的就是一輩子帶著走,學好數學的關鍵正在此。
建構式數學本身並沒有錯,九九乘法表也是,只要教材選用正確,應用得當,老師與家長共同陪伴孩子學習,把握住學習原則,快樂學好「數學」,不難!
(更多關心孩子成長的內容,請鎖定周一至周四晚間九點人間衛視「2100教育開講」,關心咱的孩子,大家做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