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隨著畢業驪歌響起,又有一波畢業生將投入職場,為了不讓畢業生失業率持續攀升,教育部特別結合大專校院啟動「大專以上人力加值計畫」,計畫投入十二億元經費,結合一百六十三所公私立大專校院共同開設六千個班級的進修課程,藉此打造職場競爭力,幫助畢業生在金融海嘯中立於不敗之地。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大專以上人力加值計畫」共分為四期循序漸進推動,開辦課程涵蓋十九個類別,包含一千二百三十九門專業性課程、九十門企業委訓課程以及五百八十八門六大新興產業相關課程。以六大新興產業來說,範疇就涵蓋「精緻農業」、「醫療照護」、「生物科技」、「觀光」、「文化創意」、「綠色能源」等領域。各校開班訊息可上專屬網站http://cell.moe.edu.tw查詢詳情。
除了教育部希望為畢業生培育「多技之長」外,不少大學也想方設法為學生找工作。像台灣師範大學就與麥當勞產學合作,首度攜手開設「餐旅組織行為研究」課程,由台灣麥當勞總裁李明元與部門主管擔任授課講師,和學生面對面分享企業管理經驗。校方表示,修課成績前三名的優秀學生,畢業後可直接進入麥當勞擔任管理幹部,並前往香港漢堡大學實習,讓自己可以比其他人早一步搶得就業先機。
不過,儘管教育當局與大學都努力替畢業生開拓職場,但也有學者認為根本之道在於如何培養出產業需要的人才,而不是只花大把銀子在各單位部門安排短期工作。
台師大名譽教授吳武典認為,雖然短期人力聘任計畫出發點是為了降低大學生失業率,但並非正本清源之道,聘用期結束後,畢業生一樣沒工作。他建議教育當局與各大學應重新思考人才培養方向,配合產業脈動與變化,才能避免「畢業即失業」的戲碼每年不斷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