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賢齊台北報導】素食新標示七月起將上路,但營養師與毒物科專家提醒,新標示確保的是民眾所選擇的素食產品,能符合自身茹素原則,卻不代表能夠健康吃素,想要健康吃素,營養素均衡、避免添加物過多的「造型素」是關鍵。
台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薛曉晶建議,「天然的尚好」是素食食材的最佳選擇,根據食品工業研究所檢驗發現,素料製作為使其凝固,添加動物膠,以及增添香氣的人工添加物;而大部分素料製作多經油炸,對身體不健康。
林口長庚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指出,素紅燒肉、素雞肉等「造型素」,添加的色素可能導致幼兒誘發氣喘、過敏、過動;如豆製品,因高營養、市場販售無法冷藏,則以雙氧水防腐漂白,當中二氧化氫成分證實會致癌。
林杰樑建議,選擇豆製品可以選在冷藏環境保存下販賣的為主,買回家後也可以蒜頭、蘋果皮、枸杞、菠菜莖頭、紅菜菜葉等含有亞鐵成分的食物,一起共煮或泡水,還原食物中的過氧化氫成為水,消減殘留物。
薛曉晶則建議,食物互補則可避免營養素的失衡,例如利用穀物豆類交替搭配食用,她解釋,豆類缺乏硫胺酸,但含豐富離胺酸;米飯類缺乏離胺酸,但是含豐富甲硫胺酸,透過胺基酸互補概念,能增加蛋白質吸收、利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