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英國電視頻道中「聲」名大噪的美聲大嬸蘇珊‧波伊爾,並未如預期奪魁,隔夜,她即因「精神耗損」,被送往心理療養院療養。
蘇珊當初以平凡的五官、臃腫的身材,像是鄉間村姑出場時,當她說出她的夢想要成為專業的歌者時,引來大家不屑目光和訕笑,大家以為是丑角,抱著看戲的心情看她演出,但一曲唱畢,受到鼓掌肯定時,又有多少手掌是拍在那些以貌取人的人臉上?
短短的三、五分鐘,她像是真實版的麻雀變鳳凰,在我們眼前活生生上演,也反射了人們的短視與勢利;當然,她藉著歌曲為許多有天賦或才能的小市民發聲,並希望從此美夢成真,過快樂幸福的日子。
可是事情並非如此順利,她總決賽未能奪魁,事實上,她的精神狀態,在決賽前已瀕臨崩潰,濃厚的化妝,仍掩不住她的疲憊與掙扎;有人推測她是受不了壓力、得失心太重,或遭遇英國社會特殊的階級問題,而「精神耗損」,但我認為,這些雖都是原因,最重要的還是她孤獨。
小姑獨處,身旁沒有親人與親密的友人,在獲得入圍後,即得到唱片公司的青睞,簽下合約,她在名利雙收的高空中,卻沒有人可分享或分擔她的狂喜、憂慮與徬徨,所以孤獨,才是她住進療養院的元凶,未能拿到冠軍,僅是間接的幫凶。
蘇珊像一面多角度的鏡子,由她身上看到人性不同的面貌,與心情的反射,最重要的是,告訴我們不要羨慕台前的光鮮與勝利,而忽略了台下汗水與淚水的煎熬過程,更要修煉在聚光燈下如何雙眼不迷失、心靈保清明的功夫。
宋玉澄(桃縣龍潭/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