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能「隨緣」最好

 |2006.04.02
831觀看次
字級

「我不喜歡形式,而且我環保,我不燒香,小時候,覺得基督教是顯教。我很小就想知道人從哪裡來,所以去參加浸信會,用水泡頭,受洗。拿到《聖經》,我好認真花了兩個月讀完,還在北一女搞查經班,找了好多問題問牧師,他煩死了。他考我:如果走在十字路口,耶穌叫往東,爸爸叫往西,聽誰的?我知道答案是耶穌,可是耶穌我才剛剛認識,又還沒見過,我老實回答不知道。牧師說『喔,妳信仰不夠堅定!』」後來找了很多書看,她覺得佛教比較適合自己這種中年歷經滄桑的心態。

陳若曦愈來愈迷佛教!覺得台灣的佛教有特點、真興旺,等於是台灣奇蹟,便寫了兩本佛教小說,《慧心蓮》、《重返桃花源》。「就算佛指舍利不是出於佛指,它被唐代皇帝六次迎奉入京,還埋藏地宮一千年,就算不是佛指,也是珍貴的骨董了。」更何況,如果信眾明白佛陀法身舍利更重於生身舍利,是或不是,就是次要問題了。今年「世界華文作家協會第六屆大會」在澳門舉辦,她還特別與獲頒「終身成就獎」的星雲大師會面。

「許多人出家,除了追求自己的心靈智慧外,也有志『普度眾生』,那是絕非遁入深山老林或藏身寺廟所能達到的。時代改變了,出家人更宜積極走進人群;不投身社會,焉有『普度』可能?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正是佛教現代化的體現。」她推崇星雲大師致力文化、教育,希望自己也能表現這個時代的真精神:「中國文化很大一部分靠佛教保存,敦煌即一例。台灣的佛教能趕上先進潮流,好自為之,將來實在前途無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