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藹玲一直很瘦,六年內連生了二男二女增產報國,也不曾發過福。 十六年前,這位氣質不凡,美女主播和李四端晚上十一點一塊播報台視晚間新聞,那時候只有三家無線台,她那美麗卻素雅,溫和卻堅毅的形象,為台灣刮起一陣新女性旋風。
和富邦金控的第二代蔡明忠踏過紅毯後,「嫁入豪門」這「光環」也跟著她十六年:「總有一天,我為富邦基金會做過的努力及負起社會責任會把這四個字蓋掉。」辦活動,她通常在旁邊聽,很少上台講話的,真的,她不喜歡太露鋒芒。
沒有婆婆媽媽真不行
在這個財經家庭,理財教育從小做起,四個寶貝,一個高三、一個高一,另兩個小的分別是小五、小三,陳藹玲為了讓小朋友知道,賺錢需要代價,鼓勵小朋友服勞務,譬如替小弟看功課一次,行情大概是兩百元。「不過這樣太功利了,這令我想起小時候,家裡開工廠,從小就幫忙洗菜、挑菜,也從沒想到拿一毛錢,其實很多東西,尤其家庭的這種概念,無法以金錢取代的。」
現在的年輕父母「孝順孩子」的比孝順父母的人多得多。養育子女和孝養父母都是天經地義,但當兩者在時間分配、資源分享有衝突時,被犧牲的多半是父母這一方。「檢討自己未嘗不是這樣。連生四個孩子,每次坐月子第一個麻煩的就是婆婆和媽媽。尤其是孩子小的時候,保母及幫傭經常青黃不接,為了看顧孩子,我不得不犧牲出遊及應酬的機會,媽媽總是自告奮勇幫我帶小孩,她知道我不放心把小孩交給臨時保母,心疼我太累,也擔心女婿委屈才伸出援手,不料竟招來『女兒嫁進豪門連媽媽也要跟』這些不好聽的批評!真是對不起媽媽! 」
老四是一個萬分難帶的孩子,在他初生頭幾年,經常都有突如其來的狀況,嚴重時一住加護病房就是十天、半個月。這時家中還有其他三個孩子剛進小學或幼稚園,要不是婆婆和媽媽提供了最重要的行動支援,讓她無後顧之憂:「真不知自己還撐得了多久,女人最了解女人,當母親面對孩子病痛時的惶惶不安,只有母親能了解、給予安慰。」
杞人憂天是父母症狀
女兒考完升高中的第一次基本學力測驗,自以為可以從容面對女兒人生中第一個大考試,但陳藹玲發現比自己上考場還要緊張!想當年考高中和大學聯考,一派瀟灑。但這會兒可是一點也輕鬆不起來。除了眼前的基測,還聯想到:「萬一考不好,大學怎麼辦?沒有唸好大學,怎麼進碩士班?現在的碩士跟以前的學士差不多而已……」
這樣的杞人憂天,可是做父母都有的「症狀」?
自從有了小孩,陳藹玲就經常周期性的陷入某種身心焦慮中。原本以為會隨孩子長大而逐漸好轉,其實不然。午夜夢迴,偶爾覺得自己是個不及格的媽媽,卻也發現「吾道不孤」,身邊許多父母也同樣操心孩子。
「我覺得我每生一個小孩,就是重新再上一次課,level1、level2、level3(一級、二級、三級)……,」陳藹玲笑道,作母親不像她以前所想的簡單,以為只要有心、努力、有愛就可。到了第四個小孩,才是她真正的挑戰。
小么兒帶來的考驗
她回憶,小么兒從出生到七、八個月大,都還乖巧好帶,能吃能睡,加上長得胖嘟嘟的、十分可愛,外觀上完全看不出異樣,只是他的肌肉沒有張力,如同嬰兒般鬆軟,並不能像一般孩子「七坐八爬」;另外雖有抽筋的問題,藥物不能完全控制,但基本上治療效果還不錯。
「雖然一開始知道是個trauma,是個問題,但我還是很enjoy(樂在其中)。」陳藹玲稱這段時間是「休養生息」:「有時候靠人,有時候靠心念。」她認為,念力是種強大的能量,當家有病兒時,父母必須有足夠的念力與信心。要做到孩子的(醫療)領導者角色,父母必須知道該走往哪個方向,要有百分百充分的信心,不盲目無知。至於無法掌控的、不預期的:「就交給上天(pray for the uncontrollable)」她說。
「人生沒有挫折和苦難,不會有真正的成長。感謝這孩子帶給我們機會,體會生命之浩瀚。我們因他而了解,唯有愛才能跨越表面的障礙,享受一切上天的賜有。」這是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深深愛意,沒有什麼比這更動人的了!